基于蛋白自组装的纳米药物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自组装为生物体提供了丰富的功能结构。受此启发,蛋白自组装成为构筑纳米载体和药物的有效手段[1]。蛋白自组装是多种弱相互作用协同的结果,这些作用力通常较小,导致获得的组装体存在力学强度较小、易于解组装等缺点。
其他文献
具有圆偏振发光(CPL)性质的材料由于在3D 显示、光学存储、光学防伪以及生物成像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和发光量子效率(ΦPL)是表征CPL 的两个重要参数。
凝胶因子通过超分子作用组装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是一种能够对外界刺激进行响应的智能软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响应外界热、光、声等刺激。
多金属氧酸盐(POM)是一种纳米尺寸的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具有组分、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可用于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组装材料。而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POM 的化学改性或将其作为阳离子型双亲分子的反离子进行组装,所制备的材料往往不溶于水。
手性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材料领域。因此,研究手性相互作用,特别是异手性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超分子手性纳米结构的在手性催化、手性传感、对映体选择性分离和手性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分子间作用力驱动的分子组装被认为是实现超分子手性并构建手性纳米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荧光有机小分子在生物学研究与医学诊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然而,该类小分子要想很好的在生物领域内进行应用,依旧面临荧光量子产率有限、水溶性差和细胞毒性等问题[2,3]。
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力将高分子聚合物转变成微纳米级超细纤维的一种技术。本研究选取典型的亲水性蛋白明胶和疏水性蛋白玉米醇溶蛋白为研究对象。
智能变形高分子水凝胶材料能够像生物体一样“感知”各种外部刺激,从而发生可逆形变,在仿生驱动器、软质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我们通过模仿生命系统,对材料进行多层次非均质结构设计,构筑了一系列智能变形高分子水凝胶。
超分子组装可以使发色团形成J-聚集结构并产生吸收红移,这为制备近红外材料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由于传统超分子组装体的吸收红移较小(小于30 nm),如何实现大于100 nm的红移以有效提高材料性能成为该方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肽组装体的形成是不同非共价键力如氢键、静电作用和疏溶剂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和溶液条件调节组装体的可控生长并实现聚集体形貌的转变是肽自组装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