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传统医学"偏头风"、"脑风"、"头痛"范畴,多呈弥漫性,多为单侧发作,疼痛性质可为搏痛、钝痛、刺痛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流泪、耳鸣等.通过分析160例采用传统针刺加电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临床治愈91例,占57%;显效32例占20%;有效21例占13%;无效16例占10%。总有效率90%,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作机理可能与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治疗药物主要有镇痛药、麦角胺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但均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对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善微循环,调节脑血流,提高脑组织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明显提高血浆β-内啡肽、NO水平,降低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内皮素含量,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等。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偏头风”、“脑风”、“头痛”范畴,头为“清阳之府”,脑为“髓海”,手足三阳经均循于头面部,足厥阴与督脉会与颠顶,肝肾精血及水谷精微上充于脑,故偏头痛的发作多以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主,治疗以疏风、潜阳化痰、祛瘀为主。风池属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具有疏风通络、调气止痛的功效;百会为“三阳五会”,与风池相配疏风通络;太阳透率谷调和气血,清利头目;头维为阳明经起始,行气化痰;合谷活血、内关调神。太冲、血海、膈俞、三阴交活血化瘀;颔厌、悬颅、行间、丘墟平肝熄风;神庭、丰隆、阴陵泉化痰降浊;三阴交、太溪滋补肝肾。诸穴调用是脉络通畅、血气和顺,共同达到止偏头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