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在质疑文献[1]所提出的中间回热循环技术所做的一系列相关工作基础上,对简单循环(SC)、常规回热循环(CRC)、中间回热循环(ARC)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理论分析:给出了后者的理想循环效率随关键参数变化的理论解析解,并比较了这三者的理想循环的性能以定性了解其优劣.通过(火用)分析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阐明了三种燃气轮机循环性能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了三种循环性能优劣的内在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质疑文献[1]所提出的中间回热循环技术所做的一系列相关工作基础上<[2]>,对简单循环(SC)、常规回热循环(CRC)、中间回热循环(ARC)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理论分析:给出了后者的理想循环效率随关键参数变化的理论解析解,并比较了这三者的理想循环的性能以定性了解其优劣.通过(火用)分析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阐明了三种燃气轮机循环性能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了三种循环性能优劣的内在本质.
其他文献
本文实验测定了HC290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长2m,最大内径11.44mm)内的凝结换热系数,实验中所用润滑油是一种制冷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润滑油Suniso 3GS,润滑油浓度范围1.95﹪~5.28﹪;所用微肋管为内强化管,肋数60,肋高0.25.螺旋角20°.实验所取冷凝温度为40℃~45℃,质量流率范围40kg/(m·s)~240kg/(m·s).结果显示实验段冷凝平均换热系数(入口质量含汽
从均匀电场中介电物体的受力公式出发,在蠕动流假设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不同工质的气泡在外电场力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计算结果表明电场力的水平分力使气泡沿场强方向伸长,并且液汽相对介电常数越大的工质所受的电场力越大.从而,沸腾换热过程中外加电场对液汽相对介电常数较大的工质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
温室气体控制是未来能源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回收CO的生物质能动力系统具有"负CO排放"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本文以典型造纸厂的生物质能动力系统为对策,模拟了采用燃烧前分离CO的黑液气化联合循环,通过对比回收前后系统性能的变化,指出CO减排耗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生物质能转化方式、CO回收方式、CO减排程度的变化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寻找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C
本文对一种燃气轮机驱动热电冷联供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满足冷、热、电负荷需求时能源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联供系统线性最优化模型.并以实际应用场合负荷需求作为计算基础,验证联供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指出联供系统最优化运行模式与电气价格比有关.进一步分析各运行设备性能参数对系统的经济影响,表明联供系统中燃气轮机发电效率和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及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对结果影响较大.
燃气机驱动的压缩吸收复合式冷水机组是以燃气为燃料,燃气发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进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发动机的余热作为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热源,该系统可为建筑物空调和工艺性空调提供冷源.本文介绍了燃气机驱动的压缩吸收复合式水冷冷水机组样机系统和测试性能,并从一次能源利用率和一次能源节能率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燃气机驱动的冷水样机和常规冷水机组的能源利用率,结果表明燃气机驱动的冷水机组可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针对青岛地区的气象条件,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有无蓄热水箱时各联合运行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土壤源热泵相比,联合运行各模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其节能率无蓄热时为10.4﹪,有蓄热时为14.5﹪;就综合运行效果而言,有蓄热水箱时的联合运行模式二效果最佳,可作为实际工程设计与运行时的优选方案.
本文介绍了燃起驱动热泵空调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类型,设计了一种燃气热泵冷热水机组,介绍了系统流程、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了发动机转速对系统余热回收量的影响,研究了系统的部分负荷性能.
本文应用微型燃气轮机能量利用系统分析、仿真软件——EIS系统,对于具有热电联供功能、回热比例可调的BOWMAN TG80 机组的运行进行了预测,分别从总能利用效率、(火用)效率以及经济(火用)效率等角度对系统进行了运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应用EIS系统可以对该型机组以及其它等形式机组的性能进行预测,并且给出运行优化指导.
利用某小型热电厂的原有供热系统实现夏季区域供冷的热电冷三联供,通过分析该方案与原分散式电压缩制冷的经济性比较,三联供年成本小与分散式电压缩制冷,提高了小型热电厂经济性.
本文构建了低温流体He状态方程的总体研究框架,它以温度和密度为独立变量,采用Helmholtz能形式表述He的热力性质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基于Helmholtz能形式基本状态方程的各热力学性质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