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淮安市淮安区为例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又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关键,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长治理久安,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淮安区农村居民点一般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随意性大,村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房屋排列无序,一户多宅、面积超标等粗放利用土地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抢占乱占土地甚至耕地建房现象时有发生,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农民建房违法用地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乡镇以农民建房之名进行小产权房开发,严重扰乱土地市场秩序.如何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结构调整,深入实施节约集约"双提升",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重要.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调查,查找存在问题、剖析原因。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不衔接,农用地转用指标紧缺、审批手续繁杂等现状,笔者建议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加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国各地土地闲置情况日益严重.为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均采取严厉措施,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闲置土地处理是一个比较新的政府行政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相关工作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本文对如何认定闲置土地行为,如何在实体与程序上确保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闲置土地行政处罚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对非法定闲置土地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很多项目无法沿袭现有用途分类落实供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供应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地保障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推动作用.通过对现行土地分类的汇总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建设用地分类体系和明确商住用地中公建配套设施计入不同土地用途的办法等对策.
本文参考其他省市开展表土层剥离再利用的各种成功模式,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分析南京市开展表土层剥离会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选择江北新区开展表土层剥离试点的实际条件,为开展表土层剥离试点提供参考.
总体上,土地利用结构方法从静态向动态、从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更有助于不确定因素的预测及空间布局的优化.本文以无锡市新吴区为例,从数量、结构及总体特征方面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以及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等提供依据.
本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入手,结合常州市城市发展目标和相关研究,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四方面构建了常州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常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建议.
随着优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殆尽,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必将成为今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对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逐渐进入决策层的视野.本文从深入分析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面临的问题入手,在阐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机制的构想,试图从对法律、资金、技术、规划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来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
本文以耕地破碎化景观格局分析为基础,分析了耕地破碎化形成原因,并试图定量地描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耕地功能的演变,以此通过功能演变视角来解释苏州地区耕地数量减少、破碎化加剧的现象.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市区耕地破碎化程度大于郊县;提出自然本底、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制、建设占用、用地管理制度是造成耕地景观破碎化的原因;苏州耕地景观在1980年以前,即工业化初期阶段,耕地功能以经济产出功能为主;苏州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自古以来,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民赖以生存、生活的根本.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这是我国"三农"工作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发展,但未能根本扭转耕地撂荒的发展态势,耕地撂荒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表现为撂荒面积的不断增加,"官荒"现象日渐增多.耕地撂荒给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
根据《土地管理法》科研用地属于政府公用地,属于非经营性用地,也是五十年产权,用于建设研发项目.怎样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好工业用地、以及科技研发用地,值得土地管理部门、产业地产机构等深入思考.在供地方式方面,笔者建议对于公益性科研机构用地,可以划拨、出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方式供应土地;对于非公益性科研用地,应以出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供应土地。在转让条件方面,科研用地转让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何再生污染土地的高经济、高社会价值,成为困扰土地所有者、城市政府和公众的巨大难题.因不同污染场地内的污染物、污染程度会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规划中,不宜对污染场地进行一概而论而按照统一模式构建,需依据个体污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调整,采用不同方式、考虑不同风险程度,制定的不同环境风险的规划方案,以避免土地资源的二次浪费。不同环境风险方案制定依据是:第一,依据污染物空间分布、超标污染物空间分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