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冠层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对雾滴沉积的影响

来源 :2008年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O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滴的沉积分布是评价施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雾滴的沉积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棉花冠层气象条件及雾滴沉积分布关系初探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差异可显著影响雾滴沉积分布。晴天条件,上午冠层温度迅速上升,到下午时趋于平稳,且下午冠层各部分温度差别不明显;冠层上部沉积缓慢降低,到下午时迅速降低,傍晚时沉积又升高;冠层中、下部沉积趋于平缓。多云时,上午温度缓慢升高,到下午时趋于平缓,一天中冠层各部分温度差别不明显:冠层各部分沉积变化平缓。
其他文献
本文在建立的鲤春病病毒荧光RT-PCR快速检测技术基础上。对国内外收集的19株SVCV病毒悬液进行了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良好。另外,还通过人工动物感染试验,将感染SVC病毒的鲤鱼组织样品在同经典的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方法对比研究后,认为应用该方法检测SVCV的组织研磨样品悬液时,最多能将3尾鱼的组织器官混合后制备待检样品。本文还用本实验室制备的SVCV单抗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对SVCV欧
本试验探讨了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鸭十二指肠、空肠VIP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利血平法建立北京鸭实验性脾虚模型,用半定量RT-PCR尺法检测了十二指肠、空肠VI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实验性脾虚鸭十二指肠、空肠VIP mRNA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2)四君子汤预防组WP mRNA表达稍有降低,但与脾虚组比较比较差异显著;(3)四君子汤治疗组使 VIPmRNA表达增高,与
为建立准确定量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本文在VHSV-N基因保守区设计了Taqman MGB探针与引物对。随后,采用体外转录技术获得了VHSV-N基因RNA,并以此为绝对定量标准品,建立了VHSV的绝对定量检测实时荧光RT-PCR法。并与OIE推荐的普通RI-PCR法进行了比较。本荧光RT-PCR法特异性好,与其他鱼类弹状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线性范围为10
通过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繁殖鲤春病毒(SVCV),经差速离心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该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和有限稀释法3次克隆,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SVC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9。经鉴定,该株单克隆抗体的亚类为IgG2b,腹水ELISA效价达到1:106以上。以2E9单抗腹水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SVC
牛乳素是乳铁蛋白经过酶解后得到的一种抗菌肽,其抗菌活性远远高于乳铁蛋白,并且其无药物残留,有望成为抗生素理想的替代品。本文从牛乳素的历史、结构特点及生物学活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牛乳素奠定了理论基础。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接种12日龄鸭胚尿囊腔及2日龄健康雏鸭,应用RT-PCR方法对病鸭的肝脏悬液及鸭胚尿囊液进行检测并测序,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抗原提呈分为抗原捕获、抗原提呈细胞迁移和抗原加工、启动免疫应答三个阶段。但目前对机体提呈布鲁氏菌抗原的机制尚不清楚。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巨噬细胞(MΦ),并可在MΦ内大量生存繁殖,造成MΦ免疫功能缺陷。但在清除阴道MΦ后,经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其黏膜内的树突状细胞(DCs)不再向引流淋巴结迁移,从而阻遏了DCs的抗原提呈功能;而未清除MΦ的小鼠,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小鼠髂内淋巴结内DCs的数量急
针对我国温室生产实际,从农药、施药机具以及施药技术等方面设计了“温室大棚农药及药械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回收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有效问卷583份。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温室化学防治中农户对农药知识欠缺,有46.0%的人不能完全看懂农药标签,35.4%的人不清楚我国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施药机具单一,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占87.4%,且有68.6%的人使用机具前不进行任何校准工
基于机器视觉的变量施药系统为确保对行施药,需要进行作物行中心线检测。为保证快速、有效地检测作物行中心线,本文提出利用基于梯度的随机Hough变换进行作物行中心线检测。针对作物行内植物疏密情况不同分别进行作物行中心线检测分析与研究,发现本方法对不同的作物行内植物疏密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与传统的Hough变换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基于梯度的随机Hough变换能够有效提高检测速度。
农药飘失会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危及非靶标区域的敏感动植物、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进行防飘喷雾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农药雾滴飘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防飘喷雾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我国应进一步加强防飘喷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