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半固态成形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 :2012年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半固态成形的本构模型,即半固态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强度随温度、固相率、应变及应变速率等因素的变化关系。本文阐释了金属半固态成形本构关系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其他文献
工业上通常通过硼化处理,即向纯铝熔体添加Al-B中间合金的方法去除铝中的过渡族元素杂质,制备高纯电工用铝.Al-B合金中的B含量,硼化物种类、颗粒尺寸及分布,杂质元素含量等直接决定着硼化处理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就Al-B中间合金制备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将综述有关研究的进展.
介绍了加强筋在铝车轮设计中的应用,并对比了有加强筋轮辋的车轮与普通车轮的台架试验情况。采用网格状加强筋的轮辋,轮辋内部含有较多致密的铸造组织,轮辋屈服强度提高了5%,加强筋的网状结构改善了轮辋抗弯刚性,提高了铝车轮在交变载荷下的径向疲劳寿命30%,最终实现铝车轮产品减重5%的目标。结果表明,加强筋在铝车轮轮辋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铝车轮轻量化设计。
介绍了6000kN铸锻机和铸锻模具的结构特点,研究了铸锻工艺参数对6061变形铝合金铸锻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锻机及其铸锻模具集侧面送料、压力铸造和锻造功能于一体,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参数调整与操作方便灵活。在低速充型、压力铸造和大面积、大锻压量锻造条件下,可有效解决铸锻件产生卷气和裂纹等问题,适合于生产高强度、高致密度和形状复杂的各种结构件和气密性零部件。
A390过共晶铝硅合金由于具有轻质、高强、高耐磨、高耐热性及较低的热膨胀性等优点,通常用来制造汽车发动机活塞、转子,斜盘等关键部件。但是A390微观组织中通常存在粗大初生硅及初生硅偏聚现象,严重降低了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改变熔体冷却速度不仅会影响初生硅大小,还会影响到初生硅的分布。通过实时采集A390合金熔体在缓冷、空冷、水淬等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冷却曲线,并对不同冷却条件下铸锭内初生硅的尺寸、分布进
采用高能球磨制备了纳米TiN/Ti复合细化剂,研究了该细化剂对工业纯铝和Al-4Cu合金铸态组织及Al-4Cu合金时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N/Ti复合细化剂对工业纯铝的铸态组织具有显著的细化效果,当加入0.2%的TiN/Ti细化剂,晶粒尺寸可细化至80 μm.对Al-4Cu合金,添加0.2%的TiN/Ti细化剂后α相平均尺寸由140μm细化至106μm.固溶处理后,在时效16h时达到峰值
采用一种分段式倾斜板通过过流冷却铸造法改善过共晶Al-Si-Fe合金微观组织.研究了不同Mn/Fe比对过流冷却铸造过共晶Al-22Si-xFe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流冷却铸造合金中Mn/Fe比为0.7时,针状Fe相基本消失,金属间化合物主要为块状和汉字状或鱼骨状α-Al15(Fe,Mn) 3Si2相;Mn/Fe比降低至0.52时,合金中同时存在粗大针状和块状Fe相;Mn/Fe比为0时,合
采用先热浸后浇注的工艺制备了HT250/ZL101A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下双金属扩散界面的组织结构.研究发现,铸铁的最佳处理工艺为700℃下浸泡10 min.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扩散层的厚度和形貌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扩散层厚度最终保持在30 μm左右,这一现象与扩散层中τ5-Al8Fe2Si相对Al原子扩散的阻碍作用有关.
铌硅超高温合金的高熔点和高活性大大限制了耐火材料的选择,目前铌硅超高温合金的定向凝固多采用无坩埚的电子束悬浮区熔、光悬浮区熔或感应悬浮区熔技术。采用液态金属冷却法在氧化钇管内定向凝固了铌硅超高温合金,研究了温度、时间和合金成分对氧化钇/合金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熔体与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讨论了减少合金污染的方法,从而为制备出优质的铌硅超高温合金精密成型铸件奠定基础。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以其高沉积速率,成分可控和组织致密等特点在制备航空发动机热胀涂层、新型发动机叶片和功能梯度材料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概述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及设计研制过程,介绍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近期的应用研究热点及进展。
先进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高,减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800~900℃中温区可供选用的材料只有传统的高密度的镍基或钴基高温合金,密度约8~9 g/cm3.NiTi-Al合金以塑性NiTi合金为基体、以Ti2Ni、Ni2TiAl为强化相,有良好的室温韧性,在800 ~900℃有高的强度和抗氧化性能,密度小于6.3 g/cm3,比传统的镍基或钴基高温合金减重约20%.概述了该合金在成分优化设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