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无痛性胆囊炎的循证诊治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改革研讨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漏诊[1,2]。全面分析临床表现并坚持循证原则有利于正确诊断。以往开腹手术曾是急性胆囊炎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逐渐获得认可,但手术时机存在争议。目前仍有28%~89%的外科医生认为胆囊炎急性期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2]。
其他文献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作为一种聚合用单体,具有良好的防紫外、耐水和耐热等特性,在树脂、涂料、粘合剂、塑料工业中广泛应用。多年来对GMA的研究表明,GMA可诱导多种哺乳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具有潜在致癌性。本实验室既往的研究表明,GMA诱导的第14代16HBE转化细胞对刀豆素A(conA)的凝集敏感性明显增加且转化第25代细胞开始失去锚着依赖性,逐步开始具备转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甲基化
目的观:察新药一类血清胸腺因子是否存在遗传毒性。方法:应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血清胸腺因子的致突变作用。结果:Ames试验在<5000μg/皿浓度下来见回复突变菌落数显著增加;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在<5600μg/ml浓度下未出现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在<70.0mg,/kg剂量下未诱
体内基因突变是遗传毒理试验中非常重要的检测终点,目前ICH推荐的遗传毒性试验以及其它一些组合试验均缺少检测基因突变的体内试验。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检测体细胞突变的体内实验方法-Pig-a基因突变试验,它以磷脂酰肌醇聚糖ClassA基因(啮齿类动物称Pig-a基因,人称PIG-A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鉴别靶细胞的表面标志来预测基因突变。Pig-a基因编码的蛋白催化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的合成,G
目的:分析GMA诱导的16HBE恶性转化模型中相关基因通路表达的改变,探讨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转化前期细胞、转化细胞基因表达进行动态分析,绘制同/共基因表达谱,筛选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相关信号通路改变。结果:转化前期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组细胞相比有28个基因表达通路的基因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转化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组细胞相比有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特异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个人遗传缺陷及接触周围环境变应原是两大主要发病因素,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而,虽然目前AR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但尚无根治药物。本文简要综述AR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情况。
背景与目的:评价乙嘧酚磺酸酯原药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HPRT位点和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基因TK位点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乙嘧酚磺酸酯原药对CH0细胞和L5178Y细胞进行梯度染毒,实验设置5、15、50、150μg/ml 4个浓度组,分别对CHO细胞进行绝对集落形成率,相对集落存活率,集落形成率,突变频率的测定;对L5178Y细胞进行接种效率,相对存活率,突变频率的测定。结果:随着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医学主干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Xillian osler称“病理学”是医学之本,其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病理学重要分支的临床病理学是迄今为止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素有“金标准”之称,病理学诊断水平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评价一所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是为学生进一步进行临床专业课学习做准备,主要是学习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等需要的实验室检查及进行实验诊断的有关内容;但该阶段的学习并没有真正进入临床,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病人和病例,实验诊断学内容理论性和实用性强,但教学中却明显的存在着理论与实用之间的矛盾,教与学和讲授与接收之间的矛盾。
诊断学是论述疾病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临床课程的基础课,作为纽带,也是医学基础与临床衔接的桥梁课。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其被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诊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1],它包括4个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评价文献、提出最佳
在医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医学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现代医学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1]。围绕这一核心,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从既往的灌输式、单向式教学逐渐转变为交互式、参与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