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单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长期随访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127例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3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56.9 岁.病变节段:L3,417例,L4,568例,L5S142 例.其中62例行微创单边内固定(微创单边组),65例行双侧椎弓根的内固定(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天数.术后随访1至8年,平均随访为5.7年,时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末次随访椎旁肌纤维化发生率、融合率及评价临近节段退变情况及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天数与对双侧固定组比较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记录显示,两组椎间融合率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纤维化发生率微创单边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明显降低(P<0.05).未次随访时微创单边固定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于双侧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 疗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边固定较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均能够实现治疗目的,且长期疗效均较好,但是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相比具有更多优势,更值得临床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L4~5节段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单侧固定结合融合器三种不同放置位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融合器三种不同放置位置对脊柱单边固定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基于正常人L4~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建立该节段TLIF单边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TLIF术式结合融合器前中1/3置入模型(TLIFa)、斜向45o置入模型(TLIFd)及垂直置入模型(TLIFv).加载后测试在
目的 探讨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股骨距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154例,采用Evans-Jensen分型,其中27例为Evans-Jensen = 4 \*ROMAN Ⅳ型,均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距骨块作为手术治疗方式.男9例,女18例;年龄69~89岁,平均76.2岁;左侧19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2015年5月~2016 年3月应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52例,女28例,年龄21~60岁,平均40.5岁;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或术后复发,无椎间盘钙化或椎体后缘离断及腰椎不稳或滑脱;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
目的:创伤后膝关节僵直(Post-traumatic knee stiffness,PTKS)是骨科疑难病症之一,常由膝关节及周围创伤引起关节的滑动装置粘连、纤维化、挛缩所致.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有的甚至终生病残.本研究探讨康复治疗对大鼠创伤后膝关节僵直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股四头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只9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僵直模型后,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
目的:经皮微创植入加压空心螺钉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骨折移位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足踝功能情况.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选择分为两组,其中加压空心螺钉组患者35例,石膏外固定组患者29例.根据两组患者骨折移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固定术后并发症、足踝活动度,评估两种固定方式的修复效果.结果:64例病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3岁,根据PUTH分型,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5例,Ⅴ型8例,肿瘤节段位于C1~2 9例,C2~3 3例,C1~3 2例.神经鞘瘤7例,脊膜瘤5例,脊索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Frankel分级:C级4例,D
目的:尽管骨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中仍有一定的骨不连发生率,往往对患者造成身心及经济的双重打击。自体髂骨植骨仍是治疗骨不连的金标准,为最大化发挥植骨块的成骨效应,我科提出"骨不连断端成骨区域划分"概念,并充分应用于临床。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骨不连断端成骨区域划分"概念的合理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基础部分:收集 2015 年1月至 2015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骨不连患者标本40例,包括断端硬化死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综合内科住院的年龄≥5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86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近端(Neck)、大转子(Torch)、华氏三角(Wards)和髋部总体(Htot)的骨密度(BMD)进行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 了解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并比较与颈椎融合术后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差别,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分别以"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或"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或"disc replacement"或"arthroplasty"为英文主题词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或"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或"椎间盘置换
目的:探讨单纯腰椎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Lenke-Silva Ⅵ型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脊柱手术的Lenke-Silva Ⅵ型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共28例.其中行长节段固定融合并截骨矫正后凸畸形组12例(平均年龄64.3岁),单纯行短节段固定融合组16例(平均年龄64.5岁),平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