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违法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顽疾。在许多城市,“拆违”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词和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近两年热兴的“小产权房”是城市违法建设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待“小产权房”是否也能像对待传统违法建设一样,一拆了事,是一个还需仔细斟酌的问题。本文从重庆市一处“小产权房”违法建设的具体案例入手,详细分析了“小产权房”究竟如何违法,深入剖析了上层政府为何对“小产权房”持坚决的否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法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顽疾。在许多城市,“拆违”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词和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近两年热兴的“小产权房”是城市违法建设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待“小产权房”是否也能像对待传统违法建设一样,一拆了事,是一个还需仔细斟酌的问题。本文从重庆市一处“小产权房”违法建设的具体案例入手,详细分析了“小产权房”究竟如何违法,深入剖析了上层政府为何对“小产权房”持坚决的否定态度、而农民却对此十分热衷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提出作者认为当前对待“小产权房”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最后指出解决“小产权房”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既规范建设的同时又保护好农民利益,而其中关键又在于如何让土地收益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研究角度逐渐由宏观转入微观,城市居民的行为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引起城市研究学者的重视。居民在适应城市现状的同时也通过日常生活对城市内部的各种因素进行着选择,进而会影响城市下一步的发展。城市居民对通勤工具的选择及其通勤距离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状况,由于狭长地形的影响,兰州市民的通勤线路以东西向为主,主要特点为组团内随机分布,组团间东西指向性较强,跨区通勤人员较少且主要指向市中心。建立一
近年来,遥感等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内容也逐步扩展。本报告通过采用遥感技术对20个城市开展的规划动态监测工作积累的成果,对遥感技术和城市规划的结合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成熟模式,并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来阐述城市规划管理、编制等方面存在的较多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式,力图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应用成果,一方面发现通过遥感数据与规划数据的对比分析,
在中国,GIS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新颖; 然而,它并不普遍。GIS 在城市更新项目的应用就更加缺乏相关资料,尽管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策工具,特别是在作出选址和土地开发数量决定的时候。如将所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综合在一个可以由GIS 分析的数据矩阵,分析结果将会是地块选址、开发面积,财政可行性和开发优先权的依据。但更重要的是,它将可以评估哪些地块是完全不需要拆迁,而在这些地方取而代之的是经
城镇体系规划是通过合理布局区域内城镇体系,从而达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城镇体系规划研究进展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形势下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针对城镇体系规划,构建了以GIS 为核心,RS 及GPS 为辅助、VR 为成果展现的应用模式框架,并总结了城镇体系规划中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流程,指出在规划数据准备阶段以RS
本文结合《深圳东部滨海地区破损生态景观资源修复研究》项目,对城市化地区的自然保育和生态修复的原则、技术指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强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将城市化地区的生态景观资源,纳入一套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而有序的管理体系,以切实保护都市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组成和空间联系,它们构成某种战略性的格局——安全格局,对维护景观过程的健康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敏感地区“水乡同里”的景观生态规划为例,以“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为指导,明确景区中自然生态、文化沉淀等各类景观“要素”,进行景观安全格局的判别和设计,并优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空间保护和发展规划,构建人地协调的生存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同里古镇与自然景区健康、和谐地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城市功能区,与传统空间类型具有很大差别。本文在当前城市规划注重生态、呼唤人性化设计的背景下,总结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验,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引入,为其设计实践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从组团式节制有序的空间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及开发效益出发确定合理的规模;高密度与混合开发以减少能耗;公交导向与“窄路密网”的绿色交通模式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成规模开发的大型住区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并在我国城市及郊区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型住区而言,它不再仅仅是物质空间形态方面的简单布局,而应该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因此应该首先用城市发展的眼光,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城市宏观层面上去把握大型住区的规划建设。文章基于此宏观主线,首先对研究对象的概念做了相关界定,并对目前我国大型住区建设做了综合的评价,然
本文在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空间特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取聚居区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将流动人口聚居区划分为自发聚居、简易安置、机制安置3 个大类,并依据聚居区城市区位、形成机制、居民构成、投资方式等又分为7 个亚类(自发聚居分为就业型聚居和居住型聚居2 个亚类,简易安置分为福利型安置、配套型安置、引导型安置3 个亚类,集中安置分为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区与村集体建设的集中安置区2 个亚类)。在对相关典型的聚居
本文就现在高校建设对学生生活区考虑较少的现状,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生活区的学生宿舍外环境进行分析,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宿舍外环境设计不只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同时也要反映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