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和特质理论,绝大多数的人格理论都是西方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提出了"大五"人格模型,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文化的被试群体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当一致的结果,以至于有人认为"大五"因素模型是适合全人类的(McCrae&Costa,1997)。但是,国内学者王登峰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不同于西方的"大五"结构,是由七个维度构成的,这为人格研究的本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人格理论和工具都只是描述了人格的类型或特质,没有进一步提出对于不健康人格的系统性的后续干预措施。因此,对于人格的研究需要有新的视角。本研究以自我状态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参照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交叉效度检验等统计方法,先后以388名中小学教师、300名大学生和5300名企业员工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⑴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结构是七态人格结构;⑵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自我状态可以分为功能良好和功能不良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七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照顾型父母自我-拯救型父母自我、自由型儿童自我-伪装型儿童自我、小教授-防御型儿童自我、入定自我状态-游离自我状态、成人自我-冒充型成人自我、坚定型父母自我-批评型父母自我、适应良好型儿童自我-无助型儿童自我;⑶人格商数是可以反映人格健康与否的量化指标;⑷编制的《七态人格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得出的七态人格模型,丰富了本土化的人格研究。在教育界,将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界,为员工选拔与招聘、合理安置、培训与开发、生涯管理提供了实用的人格模型和测量工具,对于"以人格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