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于高龄老年人肌少症的认识,为高龄老年人防治肌少症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针对就诊北京医院营养科的170例高龄患者,在门诊问卷数据中获得入选高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及治疗情况。并进行身体测量:获取包括身高、体重、颈围、腰围、臀围、握力等,以及进行24小时膳食调查。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检测患者身体成分,使用握力计评估肌肉力量,同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获得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肌酐、尿素氮的数据。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少肌症诊断需符合肌肉量减少,同时肌肉力量降低;使用生物电阻抗检测方法,男性骨骼肌指数<7.0kg/m~2,女性<5.7kg/m~2;男性握力<26kg,女性握力<18kg,为肌肉力量降低。将入选高龄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分析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0例高龄老年人平均年龄85.79±4.68岁,其中男性占91.7%。与非肌少症高龄老年人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腰臀比、左右手握力、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骨骼肌量、体脂肪较低(P<0.05),而年龄较高(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身高、体重、左右手握力、腰围、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低于男性(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P<0.05)。高龄老年患者中肌少症检出率为40.6%。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高龄患者骨骼肌指数与身高、体重、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左右手握力、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优质蛋白、体脂肪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HDL-C、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体重偏低、内脏脂肪超标、身高较高有关。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体重偏低、内脏脂肪超标等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避免体重降低、内脏脂肪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