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山区不同高度的高臭氧污染个例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流层臭氧(O3)是珠三角(PRD)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香港是PRD的核心城市之一,也常遭受区域光化学O3污染.研究较高高度的O3,尤其是在山区,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区域性的背景污染物信息、BVOC对O3的光化学影响以及小尺度的气象因子(如山谷风)对O3的作用.2010年秋季,我们在香港的最高峰,大帽山的山顶(Mt.TMS)和山脚(荃湾,TW)同时进行了高强度观测,并捕捉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高O3污染个例(2010年10月28日至2010年11月3日):在Mt.TMS上连续有5天O3的峰值超过了100ppb,然而山脚TW却没有O3超标现象.基于观测资料,我们引入了WRF-CMAQ模式来深入探究此次案例.模式模拟的结果与观测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模拟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同观测资料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93,0 83,046和0 60,山上的高浓度的O3同样也得到了较好再现,相关系数达到0 70.研究表明,水平方向上,PRD的西南部以及珠江口,光化学反应是促进O3生成的主导因素,然而在PRD的东部和北部,光化学消耗是占主导的;垂直方向上,TW和Mt.TMS的上空(~1000m)均发现了高浓度的O3,这与香港地表的O3浓度构成了明显的垂直梯度.通过借助过程分析模块,可以发现垂直方向的传输(包括对流和扩散)对Mt.TMS和TW的O3成因是正贡献,这也意味着香港近地层的O3会通过垂直扩散和垂直对流的作用受到高空O3的影响.经过分析,此次个例Mt.TMS连续的O3超标归咎于:1)边界层中部的O3浓度高于地表浓度;2)逆温层控制且逆温层不断下压;3)垂直方向上的传输作用;4)较弱作用的一氧化氮(NO)滴定.
其他文献
基于内蒙古气象部门2013-2014年23站地闪定位资料和雷灾统计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内蒙古高原地区地闪频次、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10%左右,正闪比例高于南方省市;该地区50%以上的地闪强度集中在15~35KA范围,正地闪的电流强度为负地闪的2倍左右;每年3、4月份地闪平均电流强度最大,一天当中上午电流强度要大于
轨道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辐射是人类航天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能量大于1MeV的高能电子可以穿透卫星蒙皮,对卫星舱内元器件或单机造成深层充电或电离损伤,进而导致卫星平台或载荷功能异常,直至任务目标失败。探测高能电子分布及其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其起源和能量传输规律,并通过建模地面重现轨道空间的高能电子分布状态是目前科学和工程均备受关注的焦点。低地球轨道(LEO)卫星遭遇的高能电子环境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异常区
磁层顶子午面曲线的位形特征及其随行星际条件的变化是空间天气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根据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系统的全球磁流体力学(MHD)模拟,运用电流密度判据确定磁层顶子午面位形。针对电流密度极大值法出现的误差,本文以Boardsen2000经验模型为参照,选择电流密度次极大值点进行修正,从而确定磁层顶的子午面结构并对不同行星际条件下的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风低速流情况下
本文利用风云一号卫星相对论电子探测数据,结合国外POES、GOES、ACE和Cluster等相关探测数据,研究了罕见的一次长寿命磁层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这次事件中,在6天时间内观测到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通量从2.1×102cm-2·sr-1·s-1增长到3.5×104cm-2·sr-1·s-1,同时通量峰值位置逐渐从L~4.2径向向内移动至L~3.3.在接下来的7天内,相对论电子通量缓慢增长,但峰值
通过对文物建筑雷电灾害的调查,给出了雷电引发文物建筑火灾的两种主要途径,对雷击文物建筑突出部位的案例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文物建筑的结构特征导致了承重墙或柱成为雷电流的主要泄流途径,讨论了文物建筑材料的击穿绝缘强度、木材种类以及燃点、热值等,给出了文物建筑雷击火灾的主要原因;针对文物建筑雷击火灾的特征,给出了不同制式文物建筑的引下线安装方式以及服务设施的屏蔽措施.
《临沂市精细化乡镇预报系统》使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采用Matlab2013B进行程序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参数设置、资料检查、资料分析、一致性检查、订正查看、预报评分、任一点预报和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等8个模块,实现了临沂市范围内75个乡镇预报站点的逐3小时/6小时的云、风向、风速、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共6个要素预报10天的精细化显示,数据存储一种是Matlab矩阵数据MAT格式,便于历史
对邢台市17个县(市)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中央台24h温度指导预报进行检验.发现:中央台24h指导预报最低温度准确率明显高于最高温度准确率.最低温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2℃,均方根误差基本都小于2℃,偏高率比偏低率略明显.最高温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2℃,均方根误差基本都大于2℃小于3℃,偏低率比偏高率明显.邢台北部和东南部的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比其他区域预报准确率偏低;铁路沿线以东的
2012年10月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典型灰霾过程,其中广州市出现的灰霾过程持续了3天(10月13~15日)。本文利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尺度气象模式GRAPES耦合城市冠层模式UCM对这次污染过程进行气象场的模拟,并结合自动监测站和风廓线雷达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灰霾过程的气象条件为:近地面静小风、边界层层结稳定及风场辐合的相互配合,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形成持续的灰霾天气
利用2011年春季,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茂名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基地和海洋气象观测平台的海雾期间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南沿海海雾的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征,同时分析了两类主要海雾(冷平流雾和暖平流雾)的形成机制.其中,冷平流雾为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暖平流雾为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式.冷平流雾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1)低层稳定层结;(2)云量稀少,贴海面冷湿平流导致海面首先成雾;(3)雾顶辐射冷却主导海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气溶胶与能见度恶化的相互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假设气溶胶未被活化的情况下,基于一套干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环境相对湿度、气溶胶吸湿增长系数等数据,通过米模式可以计算得到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使用越容易得到的测量参数,将越有利于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计算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PM2.5(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2.5μm的干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测量在中国较为普遍,可以基于PM2.5的观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