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阳川铀铌铅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构造带的西段,是北秦岭铀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化主要产于伟晶岩以及与碳酸岩有关的脉岩内,不同类型的脉岩具有不同的蚀变矿物组合特征.文章根据脉体的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华阳川铀铌铅矿床的成矿过程依次划分为伟晶岩期、碳酸岩期和碳酸盐化-硫化物期.伟晶岩期可细分为褐帘石阶段和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化阶段.碳酸岩期可细分为霓辉石-磁铁矿阶段、角闪
【机 构】
: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二四大队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100;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出 处】
:
第五届全国矿田构造与深部找矿预测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阳川铀铌铅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构造带的西段,是北秦岭铀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化主要产于伟晶岩以及与碳酸岩有关的脉岩内,不同类型的脉岩具有不同的蚀变矿物组合特征.文章根据脉体的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华阳川铀铌铅矿床的成矿过程依次划分为伟晶岩期、碳酸岩期和碳酸盐化-硫化物期.伟晶岩期可细分为褐帘石阶段和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化阶段.碳酸岩期可细分为霓辉石-磁铁矿阶段、角闪石-榍石-磷灰石阶段和独居石-褐帘石阶段.碳酸盐化-硫化物期可细分为黄铁矿-磁铁矿化阶段和方铅矿化阶段.铀铌矿化主要发育在伟晶岩期和碳酸岩期,铅矿化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化-硫化物期,晚于铀铌矿化形成.其中,伟晶岩期的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碳酸岩期的角闪石-榍石-磷灰石组合和独居石-褐帘石组合为矿区主要的富铀铌矿化组合,可作为寻找富铀矿的找矿标志.结合华阳川含矿钾长石伟晶岩的锆石U-Pb 定年研究和前人关于碳酸岩的年代学研究成果可知华阳川的两期铀成矿事件分别形成于1.8Ga 和200Ma±.
其他文献
望江山层状岩体位于扬子北缘新元古代汉南杂岩带中部,岩体呈椭圆形,出露面积约为100 km2.岩体岩性分带非常明显,从底部到顶部由超镁铁质岩过渡为中性岩石:底部主要由辉石岩和橄长岩组成,中部为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上部为辉长岩和闪长岩.本次研究以中部岩相带中辉长岩类和辉长苏长岩类为研究对象.橄榄辉长岩中橄榄石Fo 值介于51.7~55.6 mol.%之间,Ni 含量变化范围为337~933 ppm.根
泛非事件在喜马拉雅、塔里木、佳木斯等地均有发现,而扬子地区对泛非事件响应报道较少.扬子地台东南缘浙江常山的白石、芳村和开化裴岭脚、洪坑等地的早寒武世发现了两期地震事件沉积,其中白石剖面地震事件与裴岭脚的第二期地震事件相当.根据地震事件区域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两期地震两期地震活动应是受开化—淳安大断裂控制,以常山芳村剖面为地震的震中距,则可推算出浙西古地震的震级应不低于7 级但不大于7.6 级;开化
低角度正断层是变质核杂岩区广泛发育的一种伸展构造,目前大量报道于世界各地,但其成因机制一直是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和难题。国内外学者就此提出了低角度正断层的多种成因模式,比较著名的大致有四种模式:滚动枢纽模式、应力导层与底部剪切模式、岩浆驱动模式、共轭伸展褶劈理演化模式,本文重点介绍并评述了这四种成因模式,并对低角度正断层成因模式的研究做出了进一步展望。
古土壤是揭示过去地质时代气候变化的重要材料.利用色度指标(亮度L*、红度a*、黄度b*、饱和度C*、色调角h*)与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碳酸钙含量ω(CaCO3)%)对广丰盆地晚白垩世周田组(K2z)红层展开研究.周田组实测剖面主要发育钙板层和砂砾层,含有大量钙质结核,具有古土壤发生层,滑擦面,遗迹化石等特征.结合剖面岩层信息,对比分析气候替代指标后发现:不同岩层指标间存在一
东天山构造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部,从南至北由觉罗塔格山脉,吐鲁番-哈密(吐哈)盆地和博格达山脉组成。了解东天山的中新生代隆升和剥露历史对于了解吐哈盆地砂岩型铀(U)成矿的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在东天山西部两条南北横断面上,对其中所采集的13 个花岗岩和砂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学研究。本研究得到的AFT 年龄与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存在三个主要的构造隆升事件,即晚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
江西省峡江-广丰地区的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有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有一套红色碎屑岩层,因而构成具有“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盆地形成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在20 世纪初期走滑断层概念的提出之后,走滑断层在地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许多地质学家开始对走滑断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走滑断层的相关概念逐渐得到完善,同时也对走滑断层的运动学、动力学、几何学和构造意义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了走滑断层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走滑断层相关文献的调研,对走滑断层的原理、概念、观点及位移识别、走滑断层的力学性质以及走滑断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调研发现
红河断裂带展布于中国西南部,其活动演化历史一直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长期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对于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和后期右旋的走滑活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于红河断裂带精细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左旋向右旋走滑活动转转换的时间还未能达成统一.利用构造控制沉积、沉积反映构造的思想,通过莺歌海盆地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从T27 界面上下地
金属元素在成矿热液运移过程中,由于受到成矿环境中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金属元素发生沉淀形成矿床.其中,热液温度的变化是影响金属元素富集、沉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矿床成因的研究中,详细刻画热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尤显重要.针对成矿温度研究,目前广泛使用流体包裹体和矿物温度计测温方法.矿物地质温度计在 20 世纪初见端倪,如测定某些矿物的形成温度界限,同素异形体造岩矿物的转变点,以及某些同素异形矿物、固
中国的早前寒武纪BIF 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以新太古代的阿尔戈马型为主,公认的苏必利尔型BIF 较少,以山西吕梁地区的袁家村铁矿为代表,形成于古元古代;安徽霍邱、河南舞阳地区的BIF 和辽东地区的硼镁铁建造也沉积于古元古代,也可能归属苏必利尔型BIF.本文通过野外和岩相学研究,发现霍邱、舞阳和吕梁地区的BIF 富镁,除硅铁建造外,还有镁铁建造、镁硅铁建造、镁钙铁建造、镁钙硅铁建造等,辽东地区的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