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护理

来源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大便干结、坚硬、排便困难,而混合痔疾病多因湿热而引起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术后可诱发或加重便秘。便秘可以由疾病引起,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便秘常常致患者身体不适,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便秘患者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介绍了混合痔疾病术后便秘的危害,并对便秘的护理进行了简述,排便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便秘已经困扰了患者的生活,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且可引起肛肠疾病加重和增添新的疾病,因此,加强对混合痔疾病术后便秘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护理中要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实施有效的辨证施护,以获得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慢性顽固性便秘专指结肠慢性传输便秘(STC),又称结肠无力,是因结肠传输功能减弱致使肠内容物滞留于结肠而引起的顽固性便秘.病因不清,症状顽固,治疗困难.由于目前的检查手段都不是在生理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对检查结果要慎重评价,首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适用于严重的便秘或结肠无力.
经腹腔镜已能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和直肠切除(Miles手术、Dixon手术)等结直肠手术,对于良性结直肠疾病,如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巨结肠和直肠脱垂等有望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但国内总体开展数量仍较少,可能与技术难度大、病例较少等有关,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功能性疾病的有关原则和方法做了概述。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内含水分过量吸收以至粪质过于干燥坚硬,正常的排便频率消失,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本文观察某科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共入院的便秘患者96例,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在21-76岁,针对其发病原因对其进行护理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便秘系“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后不利”(《内经》),便秘有“阴结”、“阳结”、“脾约”之称(《伤寒论》)。应“以药滑之”,而不可“妄以峻利药逐之”(朱丹溪),后人将便秘总结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4类,本文对便秘的病因病机、治疗、护理及病案举例进行了分析。
便秘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常表现为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多见于老年人,以功能性多见,也可以由如痔、结肠癌等器质性疾病引起。某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30例便秘老年人进行了针对性治疗与护理,获得良好效果,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护理情况进行了报道。
便秘是不分男女老少常见的困扰,但老年人自诉便秘之苦的比例特别高。青年组为7.6%,而老年组为23.5%。本文就某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院的老年便秘患者70例,其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60~70岁.针对其发病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减轻。
护理人员要进行护理评估,主要是病史的评估。详细了解病史,评估患者便秘的时间,何时或何种情况下有便意,每周大便的次数,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是否费力,是否伴疼痛感或便不净感,评估大便性状,是否干硬,有无带血;评估患者每天饮水量,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评估是否因恐俱症、焦虑症等精神及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引起便秘。从护理角度看,可从几方面着手指导病人配合治疗及自我调摄:心理护理、纠正不良的排便习
便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其发病率占人群中3%~4%,老年可高达30%。直肠前突是引起直肠排空障碍型(出口梗阻型)便秘原因之一。本科自2003-2004年实施直肠前突手术患者11例术后随访2年,总有效率96.1%。本文介绍了主要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直肠前突为出口梗阻综合征之一,由于长期便秘,腹内压增高,经产妇、中老年妇女会阴松弛,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失去
便秘不仅给精神病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致使精神疾病反复发作,护士在精神病患者发生便秘时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援助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拟定出对患便秘的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援助措施。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它是精神病患者常发生的症状,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笔者针对精神病人的便秘症状采取及时、
近年来,本院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病人,在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并根据中医理论开展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200例便秘病人临床治疗后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临床资料、辨证分型、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