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龙穴岛围垦区位于伶仃洋湾顶,东侧紧临虎门口外深水航道,具有开发港口岸线的有利条件,但北侧和西南被下泄泥沙颇丰的蕉门口外凫洲水道和龙穴南水道环抱,且近岸区水深较浅,泥沙回淤是能否在此建港的关键条件.在归纳伶仃洋水沙特性和岸滩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挖槽回淤的观测结果对龙穴岛东侧近岸水域的水沙环境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在东北端舢板洲礁岛群的掩护下,龙穴岛东岸的弱流少沙环境使其具备建设深水港的条件,南沙港区的
【出 处】
:
第十一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暨2003年海峡两岸港口及海岸开发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穴岛围垦区位于伶仃洋湾顶,东侧紧临虎门口外深水航道,具有开发港口岸线的有利条件,但北侧和西南被下泄泥沙颇丰的蕉门口外凫洲水道和龙穴南水道环抱,且近岸区水深较浅,泥沙回淤是能否在此建港的关键条件.在归纳伶仃洋水沙特性和岸滩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挖槽回淤的观测结果对龙穴岛东侧近岸水域的水沙环境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在东北端舢板洲礁岛群的掩护下,龙穴岛东岸的弱流少沙环境使其具备建设深水港的条件,南沙港区的开发建设应注意对其保护.
其他文献
针对海工工程打桩定位作业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GPS定位及其他相关技术,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远离海岸打桩工程的精密定位系统.介绍了海工工程GPS远距离打桩定位系统的定位过程,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对植入式钢板组合体挡土墙构筑物,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表明组合体有良好的整体性,位移基本为刚体转动,可以作为整体重力式墙进行稳定性分析.墙后堆石体对减少墙背土压力作用很大.
提出了一种关于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振动模型,对其中一些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包括冰断裂长度、结构的弹性系数、冰力、阻尼等.结果表明与实际观测现象相近.对其中的一些非线性现象进行的分析表明:冰激振动具有明显的自激振动特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外激励与系统耗散相等时,振动会达到稳态.
针对一发生破坏的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条件下大型圆筒海岸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波浪水流作用下软土特性参数的选取、泥面冲刷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提出往复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动力特性,水流作用下结构周围泥面的冲刷演变规律,以及波浪作用下大型圆筒结构与软土的动力相互作用等,是软土地基条件下大型圆筒海岸结构工程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饱和砂土的液化是引起砂土地基上结构物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对饱和砂土地基上桶基础受到水平振动载荷时的液化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液化区的扩展过程和土体液化后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平振动载荷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区由桶侧逐渐向远处扩展;砂土地基表面隆起,自桶侧由近到远然后减小至初始状态.
探讨了应用反向传播网络(BP模型)预测沿海和感潮河段潮位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模型及其算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并对影响预测效果的模型结构和参数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的野外地貌考察和卫片分析,论述了条子泥沙洲潮盆体系的地貌结构及其发育过程.研究表明,沙洲潮盆体系的形成发育与江苏北部沿岸淤泥质潮滩及岸外沙洲的特殊形成和发育历史、以及岸外特殊的水动力状况密切相关;在这种独特的背景下,形成了具有分水滩脊、潮沟系统等基本地貌单元的潮盆体系;并对其发育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一个特殊的调整期,在此阶段潮盆体系的发育会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采用不规则波模拟现场波浪条件,对宁波港集装箱码头陆域围堤的抗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围堤各种典型断面形式在年一遇风流情况下的稳定情况,并针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提出了修改和优化方案.为设计和使用单位防风抗台提供了依据.
江苏岸外辐射状沙洲部分潮流脊间水道具有潮汐汊道形态与动力相互作用的特征.但与通常的潮汐汊道相比较,这类水道高潮时淹没,形态上没有固定的纳潮水域边界,本文将之称为淹没型潮汐汊道.研究表明,淹没型潮汐汊道承袭长江古河谷发育,是辐射沙洲部分潮流脊间水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形成经历了水下泄流汊道、潮汐深槽和淹没型潮汐汊道几个阶段.由于口宽内窄,边界具有活动性以及水道内部涨落潮流分异,淹没型潮汐汊道的动
通过滨海新区的地表水面积、陆地面积、滩涂面积变化和利用,河口淤积量变化状况、海挡及海防路工程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卫星遥感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滨海新区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和陆地面积1988~2000年的基本变化情况;对近岸潮间带滩涂资源和近岸水体含沙量的分布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该区域的水利、水资源综合规划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