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只有一个理想.”“不要忘记你的读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这三句话,分别代表了邹韬奋编辑思想的价值观、读者观和创造观,它们不仅指导着邹韬奋的出版工作,而且照耀着后来者,它们睿智的光芒必将影响编辑们一辈子.
【机 构】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识窗》杂志社编辑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只有一个理想.”“不要忘记你的读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这三句话,分别代表了邹韬奋编辑思想的价值观、读者观和创造观,它们不仅指导着邹韬奋的出版工作,而且照耀着后来者,它们睿智的光芒必将影响编辑们一辈子.
其他文献
13年来,组织的出国培训团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扩大培训视野,加大“走出去”步伐,从最初的一两个国家、单一培训项目增加到现在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新闻出版业发达国家,近十个专题培训项目,力争使学员“走出去”后能够向顶尖的国际同行学习相关业务。在培训内容方面,不断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和国内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状况与需求,及时和国外合作培训机构沟通,调整完善培训课程主题,从开始的“
童趣,天生一个中外合资出版机构,对国际化理念与国际化运营模式的确立与运用,是发于内而形于外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站在这个平台上翩翩起舞的人,一定会被周遭的环境与整体氛围感染,从而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出国际化的舞步。
中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提升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1月9日颁发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二五”末,版权输出数量突破7000项,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力争持平;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突破10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物出口数量突破1150万册(份、盒、张).要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已确立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明确提出,“走出去”,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是新世纪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个新目标.可以这样说,在当前世界,要感知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能否走出本土、走出国门,能否在国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处于主动并有所作为.但是,要走出本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竞争,主要的障碍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人才问题.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
近年来,中国新闻出版产业继续发挥文化产业主力军的作用,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同时,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民营出版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尤其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影响力持续发挥,已经逐步形成从内容提供、平台建设到终端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运营模式.民营数字出版领域的人才发展和培养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民营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分两条战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产品竞争,通过产品特色化、差异化,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暗线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通过“筑巢引凤”和创新化的用人机制,抢占行业内为数不多的高端出版人才.“得一人者,得天下.”这句话尽管夸张,但在民营出版领域,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事实:80%的业绩是由20%的人创造的.民营出版企业相互争夺的,就是这个20%的核心群体,谁丢掉了这个群体,谁就丢掉
2012年6月8日,第二届全国网络编辑技能竞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印刷学院隆重举行,笔者所在的参赛小组提交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27周年成长回顾专题”获得“最佳文本编辑奖”.时至今日,大赛落幕已三月有余,由此引发的“传统出版社中网络编辑的定位与发展”课题却一直在笔者心中萦绕.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整个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跨互联网和出版业相关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开发多媒体图书。跨出版和产品设计领域人才,能将内容做成品牌,又能将品牌做成衍生品,打通整个产业链。
教辅新政是维护全国2亿中小学生,4亿家长合法权益的重要政策,是行业规范、产业升级的重大契机,出版发行界的所有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应站在行业责任和使命的高度上加以落实和执行,期待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动新政的落地和深入,相信新政的全面落实会促进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韬奋先生早在1932年就创办了“三联书店”,作为中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先驱,为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生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人格,一直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的后来者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