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与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影像学对骨与关节创伤中隐匿性骨折诊断。 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5月-2015年2月65例骨与关节外伤致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确诊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5例骨与关节常规X线检查,诊断27例为正常,38例为可疑骨折。而行螺旋CT检查,经后处理技术多层面MPR重建和容积VR重建图像,对纵向细微骨折或儿童骨骺骨折显示较好, 65例均确诊为骨折。 结论:螺旋CT检查对这类解剖复杂的部位观察较为容易,特别是对隐匿性骨折及附骨的脱位诊断优于常规X线检查。
其他文献
目的:2015年3月我院收治1例25岁,头发被意外卷进机器,造成全头皮、额部及双眉皮肤撕脱的女性患者,借此例患者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及时有效的围朮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前急救至关重要,建立双静脉通路,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稳定患者情绪,开通绿色通道。手术历时6小时,术中吻合2条动脉及5条静脉,头皮血液循环恢复。
Introduction: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the obese or polytrauma patient can be a challenging problem.
目的 调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多中心多因素相关分析。方法 对江苏地区2001至2010年期间接受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股骨头坏死作为观察指标,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伤侧、损伤机制、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手术前时间间隔、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患肢不负重时间、内固定排列方式以及内
自2012年1月一2013年12月我科应用后路Ⅰ期经椎弓根顶椎切除,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钛网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改良VCR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目的:探讨应用改良VCR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会议
本课件以临床上遇到的脑内酷似炎性肉芽肿的炎性脱髓鞘疑难病例为主线,在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临床资料前提下,结合磁共振影像表现,按临床上流行的MIDNIGHTS分析方式入手,初步对病变进行定性,并参照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排序,密切结合临床与影像对病例进行细致分析。课件中密切结合病变影像特点中的多发炎性肉芽肿样改变以及临床治疗对激素敏感的特点,从免疫性疾病如炎性脱髓鞘(MS、ADEM、NMOSD)、桥本脑病等自
目的:AEC在儿童CT增强检查中,注射对比剂后,增强图像的质量会因噪声增加而下降,进而探讨AEC技术在儿童腹部增强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前瞻性评估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有腹部疾病需要行CT增加检查的患儿50例,男30例,女20例,全部患儿均采用Philips iCT进行扫描,扫描范围由膈肌向下扫描至盆底,每例常规三期扫描(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固定管电压100Kv,螺距1.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医院内感染高危人群的护理. 方法 采用医院内感染高危人群判别阈值方法对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筛查,给予高危人群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 干预组428人次有109人次(25.47%)发生医院内感染,对照组428人次有167人次(39.02%)发生医院内感染,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 = 17.988, p = 0.000). 结论 介入治疗患者医院内感染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护理干
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仍然是静脉内rt-PA溶栓治疗,旨在挽救缺血半暗带(IP),再通闭塞的血管,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静脉内rt-PA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在美国是3小时,而在欧洲是4.5小时.发生在前循环的脑梗死,rt-PA溶栓及机械取栓的时间可延长至6小时;而后循环的梗死溶栓治疗可在12小时以内,而机械取栓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新的指南强烈推荐使用机械性取栓,并使用新的CT、MRI成像方法.当
Purpose and Methods: Genetic variations of APOE and KIBRA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human memory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POE and KIBRA can jointly modulate glutamate receptor to influence long term p
Purpose: It is too invasive to achieve hemodynamic variables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patients by using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 (RHC) during multiple clinical follow-ups. The 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