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性状保留了四倍体亲本的粒长特点.对合成小麦亲本及后代花后11d幼嫩籽粒进行RNA-seq测序时发现,与水稻粒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同源基因TaGASR7在后代中各个拷贝发生表达上的差异.来源于BB.基因组的等位基因表达量最高,DD等位基因表达则受到抑制,而AA等位基因在亲本AABB和合成后代中都受到抑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aGASR7基因组序列全长为523、521、491 bp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性状保留了四倍体亲本的粒长特点.对合成小麦亲本及后代花后11d幼嫩籽粒进行RNA-seq测序时发现,与水稻粒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同源基因TaGASR7在后代中各个拷贝发生表达上的差异.来源于BB.基因组的等位基因表达量最高,DD等位基因表达则受到抑制,而AA等位基因在亲本AABB和合成后代中都受到抑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aGASR7基因组序列全长为523、521、491 bp (A、B、D),包含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CDS为306、300、285 bp (A、B、D).三个部分同源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的C端在A、B、D之间相当保守,而N端富甘氨酸区差异很大.由于差异发生在连续的甘氨酸区域,估计可能并不影响其功能;外施赤霉素(GA)实验表明TaGASR7受GA诱导.遗传定位表明TaGASR7位于小麦第七部分同源染色体群上,已知的几个粒重(Grain Weight)相关QTL附近.小麦中该区域与水稻第六染色体上OsGASR7的区域具有共线性.TaGASR7的等位基因蛋白质序列与OsGASR7的相似性分别为69.8%、65.1%、61.3%.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组织特异性表达检测发现,TaGASR7 在雌蕊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鞘、穗、种子和茎杆,而在雄蕊、根和叶中表达量很低.关于TaGAR7的体内功能正通过转化短柄草和水稻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s a global staple food crop, but its production often impacts by abiotic stresses.As one of the main soluble carbohydrates in plants,fructans are not only a vital substan
遗传基础狭窄是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作为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具有多花多粒的特性.本研究以具有多粒特性的小麦-冰草6P二体附加系4844-12与小麦品种藁城8901杂交,对其杂种F1进行60Co-γ辐照处理,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和选择,获得了27份高代稳定的多粒材料,对其进行连续三年的形态学调查,结
遗传转化是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其遗传转化相对困难,转化效率低、转化周期长,限制了小麦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改良的发展进程。为此,我们针对小麦、大麦及其模式植物短柄草,建立了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小麦品种Bobwhite,我们建立了基于基因枪轰击方法的转化体系,期间利用温室条件连续种植小麦、保证小麦幼胚的持续供给。目前已获得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Y
黑麦是最早、最广泛用于改良小麦的远缘物种之一,并对小麦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收集了世界各地的小麦-黑麦易位系及自己创制的新材料近400份,发现小麦-黑麦整臂易位系的染色体结构特征有三种:①融合着丝粒,②黑麦着丝粒,③小麦着丝粒。我们分析了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含1BL/1RS易位系的小麦品种近300份,发现其着丝粒均为融合的,即50%着丝粒来自小麦,50%着丝粒来自黑麦,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和
小麦野生亲缘种中具有丰富的对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的农艺性状.小麦-异源易位系和缺失系是小麦育种和外源有益基因定位的重要遗传材料.然而,利用传统的染色体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等细胞学技术来筛选外源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方法.本研究在已有的普通小麦EST-bin-Map基础上,分别开发了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和长臂末端专化标记6VS-381和6VL-358
小偃麦种质系山农0095是一个从小麦烟农15-中间偃麦草中选出的一个大穗、多粒、多花、繁茂性强的二体异代换系.运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对该种质系进行特异SSR标记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出的特异标记对其花粉辐照后代单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从202对所用特异引物中筛选出引物BARC159-2DL,能在山农0095和中间偃麦草中扩增出一条约240bp的片段,该片段在普通小麦中国春、烟农1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不仅降低产量和品质,还产生危害人、畜生命健康的真菌毒素。小麦抗赤霉病资源匮乏,将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小麦品种,被认为是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将拟南芥转录因子NPR1基因转入我国栽培小麦品种扬麦1 1,经PCR、RT-PCR和Southern blot证实拟南芥NPR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后,接种鉴定了不同世
利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Dx5和By8标记、1BL/1RS易位系标记X-secalin、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Psy-A1的标记YP7A、PPO活性基因标记PPO18等5个小麦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不同小麦产区的180份种质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标记的等位变异以及部分标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标记YP7A分子检测表明,黄色素含量基因具有Psy-A1b、Psy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所必需的染色体区域,含有大量重复序列。本研究利用小麦着丝粒特异序列和黑麦着丝粒特异重复序列鉴定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植株的着丝粒变化及黑麦端部异染色质变化位置。结果发现:黑麦染色体的端部异染色质发生位置的改变和全部丢失但能稳定遗传到下一代。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黑麦附加系后代发现小麦1B染色体部分区域形成类似线虫的染色体--多个着丝粒聚集在一起并
普通小麦的起源经历了两次异源多倍化过程,通过两次染色体加倍被认为是普通小麦起源的重要途径。前人研究发现一些四倍体小麦具有未减数配子基因,但其未减数配子产生分子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将一套硬粒小麦的重双端体(dDT)转入具有未减数配子基因的四倍体小麦DR147背景中,并与黑麦杂交获取杂种F1 (2n=20 I+tL+ts),运用GISH和FISH观察杂种F1的减数分裂,旨在分析未减数配子产生的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