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掺杂制备太阳电池发射极的研究

来源 :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CPVC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波长为532 nm 的激光脉冲在n 型单晶硅衬底上扫描预置的硼源,进行制备太阳电池发射极研究,利用全激光掺杂实现了方块电阻最低为35 Ω/□的发射极,经过退火后少子寿命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备的太阳电池开路电压Voc 达到543 mV,研究表明,激光掺杂是一种有效的制备太阳电池发射极的方法.但由于短路电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F 太低,转换效率较低.
其他文献
针对消光剂二氧化钛对生产全消光尼龙66时造成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取 得了显著效果。
会议
评述了硫酸,甲烷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化聚氯乙烯树脂,六 水三氯化铁,聚氯乙烯一三氯化铁树脂,氯化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二水氯化亚锡,三氯化铝,硫酸铜,十 二水合硫酸铁铵,硫酸钛,一水硫酸氢钠,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 丙酯的合成方法。
阐述了尼龙66切片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国内尼龙切片的发展机遇。
综述了间戊二烯石油树脂的主要特性及分类,并介绍了间戊二烯石油树脂的最新研究进 展,指出了间戊二烯石油树脂的综合利用的途径及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效率,具体包括直流效率、逆变器效率和系统总效率.为了研究使用微逆变器和组串型逆变器这两种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效率,本实验搭建了一个6kWp 的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室外太阳能测试设备分别在光伏阵列无遮挡和部分遮挡两种状态下,对使用组串型逆变器和使用微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效率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遮挡条件下组串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组件失配损失只有3%左
本文采用改进的基于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斩波型Buck 充电控制器,实现对蓄电池的3 段式(最大功率跟踪充电、均衡充电及浮充充电)最优充电控制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效率和蓄电池的充电效率.最大功率点跟踪充电控制方式采用变步长占空比扰动观察法,选择动态在线变步长调整算法,可以精确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
本文报道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中试生产线和年产2 兆瓦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三结叠层电池生 产线的研发过程.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成功研发了五室线列式连 续沉积VHF-PECVD 系统和兆瓦级梳状结构的VHF-PECVD 系统.在生产线上,通过优化大面积叠层电池制 造工艺,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三结叠层电池组件效率9.59%(组件面积0.79 m2 )
化学冶金法即钠还原四氟化硅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是国际上多晶硅生产的新技术之一,本公司致力于将该技术产业化.与传统的西门子法相比,它具有单程收率高、能耗低、投资少、环境友好等优点.前期试生产出的多晶硅中硼、磷、铝等关键杂质含量≤0.1ppmw,以其制得太阳能单晶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 >18%,可与传统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制得的太阳能电池相媲美.本论文将简单介绍我们在产业化试验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遇
采用电子束熔炼及定向凝固相结合的装置对具有高磷含量的次等级硅料进行提纯,并采用提纯后的硅料进行铸锭,最终制作成太阳能电池片.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硅料中的磷及金属杂质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磷可降至0.5ppmw以下,去除率大于97%.将提纯后的硅料与高纯硅料按40%:60%比例混合后铸造标准硅锭,硅锭具有较高的少子寿命;所得电池片性能稳定,转换效率可达16.6%~16.9%,衰减低于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