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靶向的智能响应型小分子纳米药的抗肿瘤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技术是癌症治疗中药物输送的重要输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纳米输送系统往往因其载体的使用,造成批次之间的差异性和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该输送系统的临床应用。[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响应型纳米给药系统,该系统直接将亲水性的小分子靶向剂乳糖酸和疏水性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缀合。因缀合物的两亲性,缀合物可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
其他文献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肿瘤以最小侵入方式向肿瘤组织中沉积超强声能,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在实际HIFU治疗中,超声波在传播
  装载Gd-DTPA的红细胞被设计作为有效的MRI成像探针,将癌细胞特异性多肽cRGDyK修饰于红细胞表面,与癌细胞孵育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cRGDyK修饰
  细胞膜在磷脂的组成上具有高度的不对称性,磷脂酰丝氨酸(PS)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分布在膜的内侧,当细胞发生凋亡时或者组织发生凝血反应时,PS会外化到膜的外侧,对巨噬细胞
  纳米技术应用于治疗和药物输送前景广泛,但纳米粒子同时作为肿瘤药物和药物载体鲜有报道.本研究中,有别于传统叶酸(FA)修饰的各类药物载体,我们直接利用生物分子FA与金属
会议
  纳米银(AgNPs)被认为具有广谱的抗菌性,不易产生耐药,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含银敷料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医用材料之一,其所含银总量、银的存在形式和释放方法却缺乏
  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是唐本忠教授于2001年发现的一类特殊的光物理现象:一些螺旋桨状分子在溶液态不发光或者发光微弱,而聚集后荧光显著增强。自被报道以来,具有AIE特征的
  基因治疗已成功用于癌症、HIV等疾病的治疗,其中获得高效低毒基因载体是关键。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中的一种,具有制备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生物降解性好和易于商品化
  碳点(CDs)由于其优异的荧光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传感、生物成像和载药治疗等领域。目前制备的CDs以亲水碳点居多,然而在进行疏水表面研究中需要采用疏水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相比于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而言,属于微创性治疗手段。近几十年,PDT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化疗或放疗的有效替代手段,应用在许多包括
  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在组织器官发育、细胞增殖、分化、运动和凋亡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调节作用。其信号转导相关TGF-β受体在细胞膜上激活、聚集及其内吞转运已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