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岛核事故浅谈核辐射及其防护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针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辐射剂量变化过程,系统分析辐射在核电事故中的产生原因,讨论辐射产生方式, 辐射粒子种类。结合核工程与核物理知识,系统分析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如何应对处理产生的核辐射对社会的影 响,并衍伸到中法两国核电事业的区别以及核辐射防护的方法。以法国科学院阿尔法粒子辐射探测为实例,结合欧洲 同步辐射中心高能电子探测技术,总结了不同辐射粒子的防护措施,并对辐射粒子防护提出设想,如采用屏蔽材料,吸 收材料,过滤材料等。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工艺料液煤油中的微量TBP进行了测定研究。先对含微量TBP的煤油进行预处理,用0.2 mol/L氨基磺酸亚铁-1.0 mol/L硝酸反萃有机相去除钚,用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去除铀和硝酸,以消除杂质对气相色谱仪测定TBP的影响和对仪器的危害,然后取处理后的有机相直接进样测定TBP。实验结果表明,TBP含量(V/V)在0.02%~2%范围内,该方法的测量精密度(RSD)优于5%,回收
利用传统的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拟作为极低放废物填埋现场的土壤的不同深度的(表层,1.5 m,2.5 m,3.5 m)微生物做了一个数量的统计分布。筛选了从3.5 m深的土层分离出的两种真菌F1、F2对U进行吸附行为研究,考察了pH、吸附时间、菌体量、U初始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通过这些条件的研究得出F1和F2对铀均有明显的吸附,但规律稍有不同,F1对U的吸附率在pH=5时达到最高,吸附率为9
本文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以油菜为研究材料,考察转基因植物细胞中钙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以了解我校在国内外率先发现的TT1耐热基因是否引起植物细胞中钙钾离子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转入耐热基因后的油菜,强化了油菜对钙离子吸收的调控能力。这种对钙离子的调控能力可能是该耐热基因在油菜中能起到抗逆性作用机理的一个方面。
为满足辐射环境监测中对大量生物样品快速灰化的要求,研制了一台大容量生物样品快速灰化装置。该装置由 灰化室、通排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灰化室是关键部件。装置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微波源为输出功 率达3.2kW的磁控管组。灰化室体积为18L,可一次处理公斤级的生物样品。装置采用在惰性气氛和氧气氛下分阶 段炭化和灰化的灰化方式,通过调节灰化程序可实现了炭化、灰化在同一装置中完成。初步验证实验表
本工作完善了一种以正烷烃系列化合物计算全二维气相色谱一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中第二维保 留指数的方法。首次应用24次等温实验中所得到的从C7-C31范围内正烷烃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覆盖了所有的0-6s 范围的二维空间,这使得从相应的保留时间值计算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成为可能。同时,提出了一个经验方程用于 表示第二维保留时间、二维柱温和正烷烃的碳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方程可以利用增加碳
研究了一种分析土壤中90Sr的新流程。建立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草酸沉淀、Sr.Sp ec树脂柱分离纯化锶、液闪测 量这三个步骤。在测定90Sr的放射性时,使用了时间校准和双标记分区计数两种方法扣除新生长子体90 Y的干扰,确 保了90Sr测量的准确性。简化了分析流程和操作,分离和测定时间小于12 h。全流程的化学收率大约6O%,方法的最 小可探测活度大约20 Bq/Kg。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从环境样品中系统分离U、N p、Pu的方法。在对环境样品进行消解后,采用Fe(OH)3共沉淀 法和TBP萃取色层法除掉样品中大量基体元素,提取U、N p、Pu。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对U、 N p、Pu进行分离。在本底岩石样品中加入237 Np和239 Pu指示剂对流程进行了验证,得到对Np和Pu的化学收率均高 于9O%。分离后样品中U的含量采用MC—ICP—MS进
概述了放射性物质分离自动化技术: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顺序注射分离检测等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这两种技术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其在放射性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文章最后归纳和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了 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参考文献13篇。
擦拭样品的微粒分析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环境监测中的关键技术.铀浓缩设施是核保障重点监测对象和 主要的擦拭取样点。UF6气体与空气中的水汽迅速反应水解生成氟化铀酰微粒。U02 F2中的氟元素在空气中随着时 间缓慢脱去,紫外照射和升温均会加速U02 F2微粒分解脱氟。为探索紫外照射对U02 F2微粒分解脱氟的影响,首先 在实验室中制备了U02 F2微粒,探索采用SEM/EDX方法分析经不同紫外
针对爆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气溶胶和沉降样品中不同价态钒化合物的检测,采用了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两种技 术方法。首先采用不破坏样品形貌的XRF方法,获取了气溶胶和沉降产物的主要组成成分。XPS测试验证了该结 果,并进一步提供了产物中钒化合物主要以V5+存在,V2-、V3+和V4+化合物量相对较少的信息。采用氧化滴定法对 样品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滴定法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样品中所含痕量钒化合物均未能检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