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C2-3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时融合椎置钉位置的选择
【机 构】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太平街25号 泸州医学院
【出 处】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发表日期】
:
2013年8期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应用两期后路手术,即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二期取出内固定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对8例不适合前路齿突拉力螺钉固定的新鲜齿突骨折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了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而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CT复查显示齿突骨折愈合后,再次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齿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
目的:用3点分离保护椎动脉、硬膜和寰枢间静脉丛,据寰椎后弓最狭窄的3点定位导向,用磨钻准备椎弓根通道,植入椎弓根钉固定寰椎,探讨这种置钉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6例上颈椎疾病:男17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42.3岁,新鲜齿状突骨折19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15例,Ⅲ型4例.陈旧寰枢关节脱位11例,其中陈旧齿状突骨折9例,寰椎骨折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2例.均枕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8~64岁,平均42.6岁)寰枢椎脱位患者按TOI分型分为T1、T2、O、I4组,并给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手术复位融合固定.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寰椎平面SAC(脊髓有效空间)、督脉经络淤阻症候积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T1、T2、O、I组患者
目的:利于三维影像学技术研究寰椎椎弓根钉骨性通道的形态学,并根据测量结果,给出一些置钉方面的建议.方法:从PACS系统中选取60例同时行头部CTA及颈椎MRI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测量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脊髓和椎弓根内壁的距离,椎动脉和椎弓根外壁的距离,椎弓根内侧皮质骨厚度,椎弓根外侧皮质骨厚度及椎弓根宽度,应用SPSS12.0软件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的解剖学数据双侧差异均
目的:通过对血管造影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方法对椎动脉-寰椎复合体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对225例患者的CTA资料进行处理,将椎动脉V3段与寰椎后弓峡部区域重建为椎动脉-寰椎复合体,根据两种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分型.A型为常规型,椎动脉V3段于寰椎后弓峡部之上走行,以二者间距为依据分为以下亚型:A1型,椎-寰上间距大于1.8mm,A2型,椎-寰上间距介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到2010年5月因齿状突骨折在我院行微创上颈椎治疗随访1年以上患者1 13例,按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成5组,组1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组2患者采用经皮前路经颈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组3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组4患者采用经皮后路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组5患者采用经皮显
目的:比较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不同适应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使用Charite SB Ⅲ假体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共有48个患者获得平均8.3年(5.2-11.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术前诊断,我们把患者分为3组: (1)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的患者9例; (2)椎间盘退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