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在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指引下,现代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由于大学生对于各种创业风险的预估不够,创业成功率较低。本文在理论研究及实例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主因,提出模糊综合评价在大学生创业风险预控中的运用,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创业风险教育
一、我国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主因分析
早在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仅2014年就出台了多条关于存进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政策:1月14日出台了《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京教十条”);5月14日《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5月22日《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等,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2014年下达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指标的通知,通知中要求确保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
以上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但是大学生创业总体而言进展缓慢,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较低。教育部最近的一项报告也显示,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继续生存。
依托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笔者对300名在校大学生及30名已创业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意向、创业风险认知及评价的问卷调查,综合已掌握大学生创业实际案例及被调查者对于创业风险的认知,将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
1、创业机会识别风险:但大学生对市场的了解程度浅显,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热潮的引导。如果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论证和自我能力的充分认知,仅凭个人兴趣和想象决定投资方向,或凭对于创业偶像的个人崇拜以及盲目模仿,易造成创业失败。
2、财务风险:融资困难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选择到正确的融资途径。为了能够尽快筹措资金,有的创业者不惜低价转让自己的创意或者股权,也有的创业者通过高利率的非法民间借贷方式取得资金。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财务机制不完善,加大了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而最终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转的概率。
3、管理者个人风险: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大学生创业者的经营管理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在理财、营销、沟通、管理等方面普遍不足。此外,創业者个人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较低,无法承受创业过程中的起落变化,缺乏勇敢面对困境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将造成创业的失败。
4、人力资本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尤其是具有一定个人才华的创业者易出现恃才傲物的情况,从而忽视团队的重要性,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出现一言堂的问题。奖惩制度设置随意,薪酬制度无法科学的衡量当前企业的薪酬水平。对于用工、招聘、签约、以及解约过程的不熟悉也会为新生企业带来风险。
5、风险教育的缺失:目前社会、学校、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多停留在创业激情的拉动上,近年来,在“全民皆商”的风潮之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而针对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的教育较少。对新生创业者来说,在最初的创业热情逐渐褪去后,要面对的是国内宏观经济调整与国外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以及产业升级、人力资源、融资困难、发展后动力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对这些风险的教育缺失或评估不善,也会为大学生创业之路埋下隐患。
二、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在大学生小微创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在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常用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本文将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分析法来确定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估指标。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构建出大学生创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一级指标与相关的二级指标,我们期望这些指标能对于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因素进行真实、有效、具体的描述,有助于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起到预先警示及自我评估的作用:
三、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防控的作用
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的本质。对高校来说,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风险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创业优势和技能,以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1、培养创业精神、识别创业机会
创业应是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创业者通过资源整合来达到创业目标。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应该着重于学生的创业思维教育,体验从供应商思维到客户思维的多种思维的转换。学校创业教育教会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从危机中寻找机会,从机会中看清危机,培养大学生准确有效地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可以避免因盲目冲动造成的损失。
2、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创业实践
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注重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
学校可通过项目资助加导师结对的模式,设立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活动。通过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指导,帮助学生们走进实验室、走进农村、走进工厂,锻炼实践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学校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以创业培训加考证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及考证活动。学生通过这些培训亲身感受企业运营管理的团队分工、战略规划、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掌握在真实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决策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使学生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进而提升综合管理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通过组織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创业校友开设创业讲座等帮助学生获取创业相关知识,分享成熟经验或失败案例。通过例如大学校园代理、校园创意园区实体店铺经营、淘宝店铺及微店的开设等多种方式来创建全真环境让学生体验“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客观层面的创业风险的认知程度与规避能力。
3、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由一群各有所长、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将个人想法变为现实需要一系列的技能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个人能力,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使创业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含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将团队合作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组织策划、沟通妥协、聆听配合等方面的能力。
4、内化专业知识、拥有自主技术
企业在生产中掌握了关键技术和核心理念,就可能具备主动发展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的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各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鼓励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化知识并开发具有特色的自主技术或独有理念,从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创业点。
5、提升综合素质、注重生涯发展
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创造企业家、大老板,也不应该针对个别学生,而是应该面相全体学生通过教育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能,并在将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保创新意识和创业人格。学校的创新教育可采用开展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体验式学习。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目标职业岗位调研,职业体验、招聘会等。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从而升华和完善学生的自身人格、创造性格和创新品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李君.成长:小微企业的生存图景[J].印刷工业,2012(2):33-35.
[3]彭凯,向宇.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J].西南金融,2010(6):59-61.
[4]田耘.后危机时代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30-32.
[5]汪兴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J].金融论坛,2012(9): 20-25.
[6]张国俊,苏存.夯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根基[J].银行家,2012(6):60-62.
[7]郑九歌.积极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1): 80-84.
[8]赵卫冲.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J].经营管理者,2010 (11):247.
作者简介
陈晨(出生年:1982),女,浙江杭州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流程、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课题编号:L2014A016)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创业风险教育
一、我国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主因分析
早在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仅2014年就出台了多条关于存进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政策:1月14日出台了《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京教十条”);5月14日《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5月22日《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等,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2014年下达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指标的通知,通知中要求确保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
以上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但是大学生创业总体而言进展缓慢,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较低。教育部最近的一项报告也显示,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继续生存。
依托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笔者对300名在校大学生及30名已创业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意向、创业风险认知及评价的问卷调查,综合已掌握大学生创业实际案例及被调查者对于创业风险的认知,将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
1、创业机会识别风险:但大学生对市场的了解程度浅显,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热潮的引导。如果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论证和自我能力的充分认知,仅凭个人兴趣和想象决定投资方向,或凭对于创业偶像的个人崇拜以及盲目模仿,易造成创业失败。
2、财务风险:融资困难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选择到正确的融资途径。为了能够尽快筹措资金,有的创业者不惜低价转让自己的创意或者股权,也有的创业者通过高利率的非法民间借贷方式取得资金。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财务机制不完善,加大了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而最终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转的概率。
3、管理者个人风险: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大学生创业者的经营管理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在理财、营销、沟通、管理等方面普遍不足。此外,創业者个人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较低,无法承受创业过程中的起落变化,缺乏勇敢面对困境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将造成创业的失败。
4、人力资本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尤其是具有一定个人才华的创业者易出现恃才傲物的情况,从而忽视团队的重要性,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出现一言堂的问题。奖惩制度设置随意,薪酬制度无法科学的衡量当前企业的薪酬水平。对于用工、招聘、签约、以及解约过程的不熟悉也会为新生企业带来风险。
5、风险教育的缺失:目前社会、学校、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多停留在创业激情的拉动上,近年来,在“全民皆商”的风潮之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而针对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的教育较少。对新生创业者来说,在最初的创业热情逐渐褪去后,要面对的是国内宏观经济调整与国外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以及产业升级、人力资源、融资困难、发展后动力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对这些风险的教育缺失或评估不善,也会为大学生创业之路埋下隐患。
二、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在大学生小微创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在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常用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本文将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分析法来确定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估指标。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构建出大学生创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一级指标与相关的二级指标,我们期望这些指标能对于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因素进行真实、有效、具体的描述,有助于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起到预先警示及自我评估的作用:
三、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防控的作用
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的本质。对高校来说,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风险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创业优势和技能,以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1、培养创业精神、识别创业机会
创业应是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创业者通过资源整合来达到创业目标。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应该着重于学生的创业思维教育,体验从供应商思维到客户思维的多种思维的转换。学校创业教育教会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从危机中寻找机会,从机会中看清危机,培养大学生准确有效地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可以避免因盲目冲动造成的损失。
2、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创业实践
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注重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
学校可通过项目资助加导师结对的模式,设立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活动。通过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指导,帮助学生们走进实验室、走进农村、走进工厂,锻炼实践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学校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以创业培训加考证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及考证活动。学生通过这些培训亲身感受企业运营管理的团队分工、战略规划、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掌握在真实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决策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使学生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进而提升综合管理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通过组織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创业校友开设创业讲座等帮助学生获取创业相关知识,分享成熟经验或失败案例。通过例如大学校园代理、校园创意园区实体店铺经营、淘宝店铺及微店的开设等多种方式来创建全真环境让学生体验“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客观层面的创业风险的认知程度与规避能力。
3、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由一群各有所长、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将个人想法变为现实需要一系列的技能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个人能力,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使创业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含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将团队合作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组织策划、沟通妥协、聆听配合等方面的能力。
4、内化专业知识、拥有自主技术
企业在生产中掌握了关键技术和核心理念,就可能具备主动发展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的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各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鼓励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化知识并开发具有特色的自主技术或独有理念,从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创业点。
5、提升综合素质、注重生涯发展
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创造企业家、大老板,也不应该针对个别学生,而是应该面相全体学生通过教育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能,并在将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保创新意识和创业人格。学校的创新教育可采用开展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体验式学习。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目标职业岗位调研,职业体验、招聘会等。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从而升华和完善学生的自身人格、创造性格和创新品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李君.成长:小微企业的生存图景[J].印刷工业,2012(2):33-35.
[3]彭凯,向宇.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J].西南金融,2010(6):59-61.
[4]田耘.后危机时代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30-32.
[5]汪兴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J].金融论坛,2012(9): 20-25.
[6]张国俊,苏存.夯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根基[J].银行家,2012(6):60-62.
[7]郑九歌.积极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1): 80-84.
[8]赵卫冲.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J].经营管理者,2010 (11):247.
作者简介
陈晨(出生年:1982),女,浙江杭州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流程、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课题编号:L2014A016)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