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0-2010的20年每10万人中出血性卒申的年龄标化发生率,中国发病率最高,159.81/10万.1990-2010年出血性卒中流行病学变化特点。年轻患者发病率显著增加,由54.07/10万增加至64.07/10万;约半数出血性卒中发生于<65岁者,仅有约1/4的缺血性卒中发生于<65岁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约出血性卒中的2倍,但世界范围内卒中负担的主要来自出血性卒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2010的20年每10万人中出血性卒申的年龄标化发生率,中国发病率最高,159.81/10万.1990-2010年出血性卒中流行病学变化特点。年轻患者发病率显著增加,由54.07/10万增加至64.07/10万;约半数出血性卒中发生于<65岁者,仅有约1/4的缺血性卒中发生于<65岁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约出血性卒中的2倍,但世界范围内卒中负担的主要来自出血性卒中。
其他文献
患者朱XX,女,37岁,主因“头晕、呕吐7小时”,于2017.1.3,22:20就诊本院神经内科急诊.于2017.1.3下午约3点开始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活动后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数次.无腹痛,无排便,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肢体麻木,由陪同人员搀扶入室,在诊室呕吐水样物3次.
患者刘某,男,66岁,主诉间断低热乏力1周,加重1天,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0分钟.1周前间断低热,无消瘦盗汗,无畏寒.血常规示:WBC1.77×109,N0.41×109(23.2%),L1.25×109(70.6%),HGB90g/L,PLT28×109;行骨穿检查,期间始终未服用药物治.1天前突发上腹痛,为持续胀痛,伴恶心未呕吐,无腹泻;伴发热,Tmax38.5℃,无明显寒战.同时自觉左下肢轻微
患者女性,58岁,发热伴腹痛1周,1周前无明显诱因伴发热,Tmax39.8℃,伴畏寒寒战,上腹胀痛.无明显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胸痛胸闷,无皮疹,无关节肿胀,伴双下肢及颜面部轻度水肿,1天排便一次,无排气.
钾是体内含量占第2位的离子,98%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钾2%,骨骼肌内浓度可140~150mEq/L,维持细胞内、外的电荷差,高钾和低钾都可引起严重病变甚至致死。正常情况下,机体摄入与排出钾相等,儿童钾摄入量与年龄相关,钾的需求量与热卡比值:2mEq/100kcal,成人每日钾需求量:50~150mEq,大部分在胃肠道吸收,吸收速度慢于钠吸收,人体含钾量约50~55mmol/kg,正常情况下,80
新生儿惊厥(neonatal seizures)为新生儿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作性的、异常的、反复的、刻板的动作或行为.
疼痛损害包括生理体征不稳定、大脑发育改变、神经发育异常、躯体感觉及压力传感异常、持续到童年,疼痛表现在面部表情(最可靠的体征)、声音、肢体语言和情绪状态。
液体可以恢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输出量和血压,维持尿量,保证营养,输入液体种类包括营养液、补液、药物、血制品等。
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突然发生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严重过敏反应的表现之一,过敏反应(allergy reactions)也称过敏性疾病,是由过敏导致一组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患者赵某,男,31岁,下肢制动3月,间断胸闷3天,加重9小时,心肺复苏后7小时,2017年7月13日08:50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3月前(4月22日)体育运动时受伤,诊断“右侧距腓韧带断裂”,局部固定,间断卧床.2月前(5月18日)摔倒,诊断“左侧髌骨骨折”,左下肢固定器固定后持续卧床.
2015国际CPR指南后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CPR过程中连续与中断胸外心脏按压,胺碘酮、利多卡因与安慰剂在VF/VT中的作用研究,CA时心脏停搏与无脉性电活动转变为可除颤心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除颤时间间隔与院内CA的预后关系,首次除颤后早期给予肾上腺素对CPR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