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水质净化与藻类群落组成

来源 :2008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chlorophyll 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TP、NH4+-N、BOD和COD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并且生物稳定塘系统对TN、TP、NH4+-N、BOD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9.29%,48.68%,33.68%,68.14%和71.25%。Chlorophylla浓度和pH(r=0.955,p<0.05)、DO(r=0.992,p<0.01)显著正相关;而和TN(r=-0.936,p<0.05),、TP(r=-0.925,p<0.05)以及NH4+-N(r=-0.927,p<0.05)等显著负相关。在塘系统中,共出现浮游藻类 53种,藻类种数和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总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塘系统中共出现6种优势种藻,其中绿色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美丽网球藻和球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他文献
用自行设计研发的固定化藻菌耦合膜分离过程的脱氮除磷方法及装置,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脱氮除磷的效果。本文分别探讨了暴气量、水利停留时间以及光照等对氨氮,总磷和COD去除
简要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对当前国内外应用于海洋生态保护的相关模型进行分类讨论,并分析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水池栽培芦苇(Fhragmites communis Trin)、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研究了这三种水生植物对土壤中五氯酚(PCP)的抗性、生物富集能力及修复
会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乡两大系统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性也日益明显,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城乡结合部这一过渡地带。
本文总结了中试规模试验条件下应用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修复受污染河道水质的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以铁屑、焦炭和沸石为反应介质的PRB系统对CODCr、TN、NO3--N、NH4+-N
会议
为了识别辽河流域影响大型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和深化对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如相关性分析、累积频率分析和排序分
基于珠江及毗邻口海域2006年夏季、秋季和2007年春季三期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对其水化学、表层沉积物、生态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质普遍受到无机氮的影响且
会议
采用GC/MS 方法定量检出北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的总量范围在38.2-6470ng/g(干重)之间,平均值为1070ng/g,与在珠江流域诸河流中属中低等污染水平,干流沉积物中PAHs 含
会议
在总结城市河涌污染整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恢复并强化河涌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新思路。并从减轻污染负荷,降低氧的消耗速度;加速复氧,提高氧的供应
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河道系统、湿地系统和旱地系统三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