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温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来源 :2005国际中西医眼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治盲率均居各种眼病之首位,是目前我国防盲工作重点课题.据WHO统计,全世界盲人中由白内障引起失明的占40﹪左右,50~60岁者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可达80﹪,其中主要是老年性白内障.一般认为白内障发展到晚期,可行手术治疗,并置入人工晶体,恢复有用视力.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白内障的发病率将更高,复明手术的速度远不及新增病人的速度,并且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宜手术或因经济原因不能手术的病人,如果药物治疗能阻止白内障的发展,使其保存现有或有用的视力,则可避免手术,所以保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不少高龄老人的晶体混浊多年稳定在某个阶段,足以证明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手段来控制老年性白内障发展的.我院眼科于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采用中药祛障明目汤温灸疗法对初发期老年性白内障,证属肝肾不足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细胞培养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应用细胞培养建立的体外模型可进行药物筛选,例如在肿瘤药物筛选方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用细胞培养技术筛选肿瘤药物,每星期可进行120,000次试验,筛选400种药物.每种药物要测试5种浓度,60种不同肿瘤细胞,测试费用仅200美元.如用动物实验,费用至少增加100倍,速度也远远滞后.本文介绍了眼科中药研究的体外模型.
干眼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与眼部不适相关的泪膜和眼表面异常的一种疾病.此类患者常主诉眼部干燥、有异物感、烧灼感、瘙痒、畏光、视物模糊、视疲劳等不适.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点人工泪液,以湿润角结膜、增加泪液粘度、减慢其蒸发或排失等,但对干眼症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笔者采用多层次辩证针刺为主治疗干眼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一报道.
干眼症的病因广泛,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也错综复杂,临床表现无规律可循,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强度的递增,精神压力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服用地西泮来缓解和治疗失眠、烦躁、焦虑、易怒等症状.然而,这种长期服用地西泮所导致的眼干涩、灼热、畏光、异物感等眼局部刺激症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近年来,随着这种现代社会的相关疾病逐年增多,长期大量服用地西泮引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简称LLHON)是一种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线粒体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双眼急性或亚急性中心视力下降,主要累及青年男性,是青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90﹪~95﹪的LHON患者都与三种原发性线粒体DNA突变(mtDNA11778A、3460A、14484C)有关.但尚有5﹪~10﹪LHON患者不存在此三种突变.临床上
视神经炎是常见病,发病率1~5/1000000/年,在高纬度国家、春季发病率高,20~49岁是高发病危险年龄,女性较男性多见.该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但通常为亚急性单眼视力损害.多数视神经炎病例因特发炎性脱髓鞘引起.本文介绍了急性视神经炎的诊治情况.
本治疗病例从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收集门诊病例66例(76只眼),其中男性36例(42只眼),女性30例(34只眼);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40岁;视力:眼前/手动16例(18只眼),30cm/指数30例(32只眼),0.1~0.320例(26只眼);视野:中心暗点22例(26只眼),向心性缩小缺损25例(31只眼),全盲19例(19只眼);病程2~5天,病程短,急性病例;有10例(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由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问世,使人们了解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复合性损伤导致相应区域的视网膜外屏障功能破坏,以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造成视网膜向前隆起,形成扁平盘状脱离是本病的基本发生机理.本病病因不明,辨证治疗方法虽多,但缺乏病机的针对性.笔者自1997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微观化辨证治疗本病80例(80眼),即以眼底镜所见和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损害,首先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壁的周细胞及内皮细胞的损害,由于这些细胞的损害,使毛细血管失去其正常功能,进而引起微动脉瘤的发生及管壁的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出血,进一步引起毛细血管的闭塞而发生视网膜缺血,产生血管生长因子,进而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玻璃体大量出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是眼科治
Vogt-小柳-原田病(VKH)是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约占我国葡萄膜炎患者的14.2﹪~20.5﹪,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炎症性疾病,表现双眼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脑膜刺激征、听功能障碍、皮肤和毛发等改变,多认为是对黑色素细胞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年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跟踪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现作一报告.
VKH是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约占我国葡萄膜炎患者的14.2﹪~20.5﹪,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炎症性疾病,表现双眼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脑膜刺激征、听功能障碍、皮肤和毛发等改变,多认为是对黑色素细胞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包括局部注射、口服和静脉输注皮质类固醇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其它免疫抑制剂.积极探讨其它有效治疗方法是临床急需的课题.我们根据V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