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四肢无力、萎缩及感觉异常为神经肌肉疾病常见表现,然而由于神经肌肉疾病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各异,临床上常难以明确诊断.近期我院收治一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家系,家系中母亲及7个子女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肌肉无力、萎缩及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已瘫痪,临床表现、神经活检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现拟通过报道提高临床医师对类似病例的认识.方法 患者为24岁女性,于1998年开始出现双小腿紧绷感,自觉肌肉及骨头疼痛,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萎缩,症状逐渐加重,双足下垂且内翻,双膝关节以下麻木,并逐渐出现双上肢无力、萎缩,双手伸直费力,以左手明显,五指呈屈曲状;至2007年,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萎缩明显.2011年开始出现脊柱向右侧歪斜,左侧肋弓向前凸起.患者母亲现49岁,在19岁时开始出现四肢无力,1-2年后出现肌肉萎缩,症状逐渐加重,现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本人共有同胞兄弟姐妹6人,其中4人于8-16岁起病,症状与患者类似,以双下肢疼痛、无力起病,逐渐进展至双上肢,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肌肉无力、萎缩.年龄最小的妹妹(17岁)及弟弟(13岁)未见肌肉无力及萎缩.查体:四肢肌肉萎缩,无压痛,以双下肢明显;四肢肌张力减低,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屈肌肌力3级,远端伸肌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0级;全身浅感觉对称存在,双手及双足的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减弱,仅能辨别手或足的大、小拇指/趾的位置及运动;四肢腱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结果 患者为年轻女性,7岁起病,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及骨关节畸形,以远端明显,无压痛及肌跳,肌酶正常.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肌电图提示:双侧桡神经、左侧尺神经、右侧正中神经中重度混合性损害,前根损害更重,左侧肌皮神经、右侧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胫神经、腓神经重度混合性损害;双侧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胫神经、腓神经F波异常;右小指展肌、左胫前肌、左肱二头肌、双侧伸指总肌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腓浅神经活检病理提示:病变符合神经损伤改变,髓鞘染色显示部分髓鞘缺失,电镜下未找到有髓神经纤维.结合患者病史,患者骨关节改变考虑与肌肉萎缩造成继发性改变有关,脊柱侧弯继发于躯干肌力不平衡,非原发性骨关节疾病引起.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未提供明确环境因素的作用,两代均有发病,青少年起病,家庭其他成员与患者表现类似,无智能下降,男女发病比例基本均等.根据以上特点,考虑遗传性疾病可能性最大,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考虑为家族聚集.行进一步基因检测后,结果显示:患者PMP22基因发现c.239T>C(编码区第239号核苷酸由T变为C)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第80号氨基酸由Leu变为Pro(p.Leu80Pro),为错义变异.该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家系验证结果表明,患者母亲、除患者最小的弟妹以外的4个兄弟姐妹均有相同的变异.结合此病例的临床特点,患者及其母亲、兄弟姐妹考虑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基因检测及家系验证结果亦支持该诊断.结论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为Charcot-Marie-Tooth病(CMT),为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可确诊为腓骨肌萎缩症.PMP22基因是腓骨肌萎缩症1A/1E型的致病基因,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AD).对于该类遗传方式,杂合变异可能导致发病.本例中患者PMP22基因发现c.239T>C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虽然该变异的致病性尚未见文献报道,但结合遗传学资料,我们推测此变异与腓骨肌萎缩症发病相关,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