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CO2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MMP-1活性及游离羟脯氨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点阵CO2激光Active FX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瘢痕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活性、游离羟脯氨酸含量变化的情况,探讨点阵CO2激光治疗对增生性瘢痕胶原降解代谢的影响,为临床采用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寻找点阵CO2激光促进胶原的降解代谢的证据。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依照Moris和李荟元等增生性瘢痕模型制作方法在兔耳腹侧面制作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全层皮肤及软骨膜缺损创面,每侧兔耳制作创面5个,共计110个创面,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实验分为三个组:瘢痕激光治疗组(激光治疗组)、瘢痕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皮肤组);每只兔子左耳设为激光治疗组,右耳设为瘢痕对照组。激光治疗组予以点阵CO2激光Active FX模式:125mj40HZ3-6-6CPG1Pass对增生性瘢痕模型进行治疗。造模时切取兔耳腹侧正常皮肤标本。收集激光治疗组及瘢痕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5周的瘢痕组织标本,标本快速液氮冷冻处理后-80度冰箱保存,标本收集完成后将标本匀浆透析,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MMP-1活性及游离羟脯氨酸含量,分析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后胶原降解代谢情况。结果1. MMP-1活性变化情况:点阵CO2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瘢痕内MMP-1活性明显增高,较瘢痕对照组MMP-1活性增高,但较正常皮肤MMP-1活性(0.9532u/mg)略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对照组中MMP-1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激光治疗组在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瘢痕内MMP-1活性逐渐增高,于治疗后第三周达高峰(0.826u/mg),但仍较正常皮肤中MMP-1活性低,随后MMP-1活性逐渐降低,第五周时MMP-1活性激光治疗组(0.721u/mg)仍高于瘢痕对照组第一周时MMP-1活性(0.606u/mg)。2.羟脯氨酸含量变化情况:兔耳腹侧正常皮肤中结合型羟脯氨酸含量处于恒定水平约306.229μg/g,游离型羟脯氨酸含量低约64.232μg/g,波动不大。瘢痕对照组中游离型羟脯氨酸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约90.06μg/g,且随时间下降明显,第五周时兔耳瘢痕内游离型羟脯氨酸(65.224μg/g)含量与正常皮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组兔耳增生性瘢痕中游离型羟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于第三周达高峰,后逐渐减少。兔耳增生性瘢痕中结合型羟脯氨酸含量高约967.858μg/g,其结合型羟脯氨酸的含量约为兔耳腹侧正常皮肤中结合型羟脯氨酸含量的3倍左右。激光治疗后兔耳增生性瘢痕中结合型羟脯氨酸含量降低,治疗后第五周,瘢痕中结合型羟脯氨酸含量(536.874μg/g)约为兔耳腹侧正常皮肤中的1.5倍左右。结论1.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刺激MMP-1活性增加,促进瘢痕内胶原降解代谢增加,游离型羟脯氨酸含量增加,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减少。2.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理之一在于通过其热分解作用,使瘢痕成纤维细胞中MMP-1释放,同时点阵CO2的可控性热损伤刺激瘢痕中MMP-1活性增加,增加胶原降解,瘢痕内游离型羟脯氨酸含量增加、结合型羟脯氨酸含量降低,胶原蛋白总量减少,促进瘢痕的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他文献
针对加性高斯噪声去除问题,在现有传统的K均值奇异值分解字典学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字典学习与变分模型相融合的改进算法。首先,根据图像的几何和光度信息将图像进行聚
采集大连市4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30 d PM2.5和PM10质量浓度小时值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每个点位720个有效数据对的统计分析,研究二者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及PM2.5/PM10比值的分布情况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改善ROU临床症状、提高再生黏膜成熟度、改善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优势
提出了一种在圆波导中添加金属分割片及半边金属管壳的结构以实现圆波导TM01-TE11模式转换。通过金属分割片将圆波导分成两个半圆区域:其中一个半圆区域为空波导,另一半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