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地区饰物的解读早期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

来源 :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人类学的知识史还未被书写.这一历史大有意义,因为学科史意在于对学科进行反思,反思其假想、概念、目标、问题和方法,当代研究者亦会从中获得教益.本文意在考察艺术人类学早期的理论定位,彼时,对传统社会中的饰物加以解释,扮演了重要角色.19世纪后半期,欧洲人类学家主要着眼于饰物本身,因为它们可在欧洲民族学博物馆中找到.20世纪前后,人类学家开始进行地方研究或田野调查,这一研究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从博物馆到田野的变更,意味着在对饰物进行阐释时,人类学家原则上亦需依据当地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的信息.本文探讨了一个具体的案例,即对西伯利亚东南部黑龙江地区的饰物的人类学研究,并且追问:博物馆人类学家是如何进行饰物研究的?田野人类学家在面对同样的饰物时,是如何应对由地方调查所带来的新方法论的可能性的?
其他文献
口传心授是传统戏曲的主要传承方式.戏曲之所以必须口传心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文字剧本等物质资料的匮乏,使戏曲丧失了以文本为主要传承媒介的前提;戏曲表演艺术的活态性,
Golden Turtle Iconography Golden Turtle Philosophy is integrated largely in Tibetan and Mongolian thought and is convergent,with regard to medicine and music, a
安远南乡民间大堂音乐由《阴反阳》、《倒水莲》、《蜻蜒点水》等十大曲牌组成,一直流传于安远县孔田镇上魏、下魏、大围一带,主要以唢呐为主,多种弦乐和弹拨乐为辅的民间吹
"黄石公祭祀活动"(民间称"黄石公庙会")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即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使祭祀活动间断.2000年以黄山村宋立洪先生为代表的黄石山会,对"黄石公祭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融歌、舞、器乐大型音乐组曲.本文从演奏《白沙细乐》的乐器、音乐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展开讨论,通过剖析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艺术人类学是跨学科研究,其对象和内容是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却是人类学的.人类学的进化学派把艺术作为现代文明的"专利品",英国结构-功能学派致力于社会组织的横向研究
乡土社会生活为乡民艺术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在乡土社会中,乡民艺术的展演既反映了村民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意念,又折射出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非遗"及传承人认定和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走上有法可依
在十八大"文化强国"政策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保护、传承与利用是当今面临的课题.在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基础上,文化遗产的生
岩画是人类创作周期最长的艺术作品,代表世界原始艺术的主要成就.作为原始艺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岩画的保护是世界性课题.目前,欧、非、澳、美等地的岩画数字化保护走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