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军民融合式两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已初步建立,但这个体系还没有构建完全,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军民两用人才自身能力较单一、军民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两用人才使用受限等方面。故应筑牢人才培育之基,推进军事院校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树立共同培养之干,强化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联合培养;以企业交融为依托,打通人才双向流动的壁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军民融合式两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已初步建立,但这个体系还没有构建完全,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军民两用人才自身能力较单一、军民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两用人才使用受限等方面。故应筑牢人才培育之基,推进军事院校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树立共同培养之干,强化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联合培养;以企业交融为依托,打通人才双向流动的壁垒。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要真正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需要认真研究推进其发展的可行性基本路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其次,需要以重点带动全局,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另外,还需发展中优化军民协同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相信只要根据军民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找准融合的基本途径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就能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化为宏大的社会实践,化为能够支撑国家安全和
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宣布裁军30万,标志着将有一大批军队转业干部出现"军转民".作为军转部门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紧紧围绕军转安置这个中心,突出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两个重点,切实抓好用好"军转民"中的这一"主力军",才能有力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国家竞争主要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竞争,而国防实力的强大与否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生产武器装备和物资的国有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决定的.只有以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才能形成新的竞争力.因此,加快国有军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培育和提高国有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就是将国有军工企业富余和配置不当的资源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转向民用.因此,结合国有军工企业的
本文在评述特殊钢性能检测特性和江油地区军民系统实验检测资源及其能力基础上,介绍了江油地区政企联手推动军民优势资源整合,打造公共检测平台,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并指明了在当前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形势下的努力方向.
军工企业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持,在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分析军工企业资源支持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融资机制存在融资主体较为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选择四川省一个典型军工企业聚集区作为案例研究,采用DEA模型评价了四川省军工企业资源支持效率,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四川地区军民融合产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四川地区军民融合产业
为确保2020年前在推动军民融合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并又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即需建立统一领导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的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体系;统一标准规范,加速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实现军民产品一体化;完善军民融合激励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
30多年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对外成果转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回顾了研究院在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开展的情况,着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虽然现有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会存在与市场经济方式的管理脱节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工作开展,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潜力,进行机制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工作,需要不断探索。
军工产业的兴盛直接关系到富国利民强军的大事.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国力对抗需要一个国家整体实力为后盾的大体系智慧化支持。只有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军工产业链发展模式才能把综合国力转变为赢得胜利的战斗力。总之、通过军工产业链信息化新模式的推广运行,促进军需民用行业之间的产业链可持续循环发展,使军需民用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智慧化对接平台、“大数据”中心精准的信息提取,可及时提供政策、情报、供需、人才等关键决
近年来,绵阳科技城按照中央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加速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优势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径.民企参军,科研院所和民营资本合资已经在绵阳市有成功先例,本文就针对此模式进行讨论。既然采用了合资的军民融合方式,在公司架构上则必须采用有利于利用两者优势的结构。即包括组织架构的设立,质量体系的打造,企业文化的凝聚,公司团队的建设以及抵抗各种未知市场风险的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加速产业升级优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本文从军民两用高技能人才概念、内涵及我国军民两用高技能型人才现状分析,提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职业院校军民两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