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的传播框架研究--以2006-2016年《人民日报》报道为例

来源 :安徽省第九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无形的传播手段.中国高铁如今已成为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营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有影响力的国家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媒体是国内外受众了解中国高铁,传播中国高铁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2006-2016年共11年间的中国高铁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中国主流媒体传播中国高铁的框架,研究发现受国家利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媒介组织的性质和利益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民日报》的中国高铁报道呈现出"国家品牌"框架、权威来源框架、程式化政绩宣传框架,中国高铁的负面报道呈现"舆论导向"框架,并对此提出反思建议.
其他文献
"云养猫"诞生于移动互联时代,指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养猫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关注其他饲主,从其他博主定期发放的猫的图片和视频中汲取养分,达到"虚拟养猫"的目的.云养猫现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本文试图依据日常生活实践,进入日常生活实践的场域去分析和建构理论,利用问卷发放的形式对云养猫群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研究发现:云养猫处于萌芽发展期,用户黏度较大,云养猫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社会性媒介进行.笔
互联网,尤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时代,直播盛行,吃饭直播一片狂欢.笔者以美拍吃秀频道的吃播达人为讨论对象,以此为切入点,对目前国内吃播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吃播作为韩国的舶来品,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革,而国内吃播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保留了媒介更迭遗存的烙印;除此之外,随着吃播圈式自嗨的蔓延,一批"网红吃播"开始诞生,成为"吃播界"的意见领袖,随着他们的号召,"平民吃播"闻声而动,平台迅速
随着移动终端快速发展,自拍这一自我表达的方式在低门槛、随时随地的传播环境下成为有效的沟通载体.美图秀秀、美颜相机、B612相机等一系列相片处理软件相继面世,经过修饰、美化后的自拍图像在视觉传播占据的比例日益增加.本文试图从居伊·恩斯特·德波"景观社会"的视角探析用户共同构建起的社交平台"美颜景观"的特征,依托传播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析美颜图像传播盛行背后的影响因素,试图通过对当前社交平台"景观社
作为人类的发明,手机反客为主地迫使课堂低头族抬头少于低头、沉默多于互动、宁可低头对着机器也不抬头面对师生,这是异化的表现.手机自身的"热媒介"属性及其内容所遵循的"三戒律"之合力,共同诱发了课堂低头族的产生:作为热媒介的手机承载着高清晰度的数据,对课堂低头族而言就比教学更具吸引力,相反,课堂作为冷媒介,需要低头族去劳神费力地积极卷入,以填补信息空白,这和低头刷手机相比是有难度的;"你不能有前提条件
随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有效问卷302份)、观察法与访谈法,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托,从跑者的身体感知、社交行为、自我呈现以及跑步空间四个维度,探讨跑者的社交媒体使用在马拉松热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跑者基于社交媒体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对社交媒体产生极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进一步促使跑者的跑步行为日趋"白热化".主要表现
自"超级女声"之后,粉丝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登堂入室,主流媒体逐渐看到粉丝在"造星运动"中草根民主的惊人力量.在大众文化盛行的当下,粉丝现象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迅猛发展,粉丝文化成了一道不可忽视的文化景观.社会化媒体是当代新型粉丝文化发展变化的技术动因,粉丝和明星的远距离的膜拜转变为近距离的狂欢.粉丝文化有了新的生产场域,在此基础上带来了粉丝文化的内涵转型,由此形成粉丝文化的新型特征.一方面,粉丝文
在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本文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对皖南山区的老田吴村进行了持续的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得了大量一手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资料.调查发现,老田吴村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受现代工业化的影响逐渐远离乡土社会.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老田吴村重新回归乡土.研究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村长、僧侣和媒介是如何进入老田吴村并在村民中建构起"福田公社"的文化和形象;现代乡村旅游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则故事萌芽于先秦时期,经历岁月的冲击,从一个简单的星象逐渐演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文本资料出发,厘清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历程,并用记忆理论加以关照,试图分析在故事演变过程中建构了怎样的文化记忆,探寻民间传说与文化记忆之间的关系.
公共空间是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里出现的概念,它关注公共事务,探讨公共话题,是与公共权力相对立的一个领域.地铁作为新兴公共空间,具有公共文化复兴场域的文化功能、情感交流的社会功能等.本文拟以合肥市地铁为考察对象,采用街头问卷采访和文献参考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这一流动的微观的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剖析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合肥新兴的公共空间,地铁在社会历史的建构方面也产生巨大作用.一方面,
弹幕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互动,弹幕亚文化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开始了火速的"大众化"进程.本研究使用个案分析法,以文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ilibili播出为例,对其中弹幕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着力探究纪录片与弹幕相结合的模式为何更易得到年轻群体的认可,并试图从中找到文化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借鉴经验,让传统文化纪录片能够在与弹幕亚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出更大的传播效果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