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广西粤语(广西当地群众称其为"白话")的分布,经调查,主要是自明末清初,尤其是自上世纪抗战期间由大批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移民和商人将粤语带入广西,《方言志》所称的钦廉片粤语是指分布于广西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一带(这一带在宋代前属广西,明代后属广东,1951年划拨入广西,1955年拨回广东,1965年后重新划拨进广西)的一种汉语方言,当地多俗称其为“廉州话”(廉州即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治廉州镇,为古代合浦郡郡治所在),另有“新立话(以当地地名称之)、山佬话、麻佬话”等异称,但是,当地群众从不将之称为“白话(广府片粤语)”。《方言志》既然指出:“广西的白话主要是明清之际大批广东人入桂经商、从政逐渐形成的”,而勾漏片、钦廉片这两片方言早于明清前就已在广西存在。这样,从时间上或逻辑上,《方言志》都不应该将它们归入粤语。综上所述,应将形成时段相同(主要在民国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等特点高度相同,均非连片地沿江或沿海分布于广西东南部城市市区但却为《方言志》无必要分出的“广府片粤语”、“邕浔片粤语”及北海市市区、钦州市市区的粤语合并为“白话”(均属粤语广府片),其下按地域分出“沿江白话”和“沿海白话”。而将当今均主要分布于广西及其周边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为汉族地区);其次方言片均多与宋时广西境内州、府区划一致;均为当地本土方言;均受其周边少数民族语言或官、湘、粤、客诸汉语方言影响,有着不同语言区域特征(李连进2009)但语言上均有一致性和系统对应性特点而《方言志》分为“勾漏片粤语”、“钦廉片粤语”、“桂南平话”、“桂北平话”的这样的汉语方言合并为“平话”,其下依地域和不同的语言区域特征首先分出“桂南区”和“桂北区”,再分出“桂南贺江片”、“桂南邕江片”、“桂南钦江南流江片”、“桂北融江片”、“桂北漓江片”、“土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