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太子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并阐述了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比较了与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性和影响因素。
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等准则并结合太子河流域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筛选,构造了一个具有二层递接层次结构,包含13个单项指标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值确定。
基于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析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考虑到各分区之间的水流、水质交替关系,建立了基一于水生态分区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大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在对模型有效性验证后,模拟了各指标在50%, 75%, 95%水文频率下的2007-2015年的变化情况;对其8个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比较。计算了太子河流域各水生态区水生态承载度的年内变化情况,确定了各水生态区水生态承载力最小值出现的月份。
基于流域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经济社会调控、节水、治污等7个发展方案,并对每一种发展方案的提高水生态承载力效果进行预测评价,根据各分区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水生态承载力的提高措施,如限制高用水工业、污染严重T业企业的发展速度,高用水工业比重(本溪、汤河、辽阳、柳壕河、鞍山)每年递减0.01,GDP年均增长率降低0.5%等,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在讨论流域水生态健康内涵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根据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典型区太子河流域水生态调查”的调查报告,对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太子河流域内水生生物类群分布呈现较强的空间分异特征:河道水体与水库水体差异显著,尤其是在浮游动物方面,水库内种数、属数、生物量及密度均显著高于河道。
根据辽宁省“十一五”发展规划,预测了太子河流域各生态分区在不同频率下的COD和NH4-N排放量,确定了总量控制项目及目标,并根据各生态分区废水排放结构及多情境下各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设计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使得各分区的污染物排放满足其容量总量控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