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盆地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高精度的三维(3D)和二维(2D)地震资料、多波束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包括琼东南盆地、中建南盆地、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等)的不同的聚集流体逸散系统进行研究,研究不同类型的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会议
不同类型的多次波应用相应的压制方法效果才会明显。另外,单一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压制所有多次波,综合压制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几种典型的压制多次波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并加以对比,同时对南海某工区地震资料进行了试验,最后对多次波压制方法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震源子波反褶积滤波(designature filter), PZ波场叠加等特殊处理方法,压制震源因气泡效应而产生的后续波列及海底反射多次波干扰,增加PmP, PcP等后至震相的信噪比和时间分辨率,进而保证后至震相的可靠识别和其走时的准确拾取。
本文分别介绍了火成岩和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属性,探寻通过多波AVO属性分析技术将两者区分开来,以精确圈定油气分布。
本文首先总结前人对大洋中脊的地震研究资料,建立简单的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然后利用Zelt和Smith在1992年编写的RAYINVR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理论上确认了PmP和Pn震相出现的位置与范围。然后结合最新获得的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A区和中央次海盆扩张脊的三维地震数据,分别对其各自主测线上OBS台站的综合记录剖面进行了震相识别和拾取。
本文根据火山活动的时期与生物礁发育时期、烃源岩生烃和排烃时期、油气成藏时期的先后关系,判断火山活动对生物礁及油气成藏的影响。阐述了西沙地区的新生代岩浆活动分散,具有多期次、分地区的分布特点。
会议
会议
本文介绍在南海中央次海盆三维地震探测中,已完成对新采集的原始OBS数据进行预测护理和初步处理工作,完成率炮点与OBS台站的位置校正,并完成了二维主剖面及三维空间的各地震波震相的拾取及初始模型的建立。
本文介绍了长岛地区S波分裂研究中的资料选取与测量方法、对典型地震相关函数计算结果的处理,从结果可以看出台站偏振方向与原地水平主压应力的构造方向有关,与台站位置附近的辅助的断裂分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