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源温度对预制层In2Se3薄膜晶相结构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三步法制备Cu(In,Ga)Se2薄膜,Se源温度的变化,会对第一步预制层In2Se3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比例以及晶相结构产生影响.本文改变Se源温度,采用多源共蒸发法制备In2Se3薄膜.结果表明,低Se源温度制备的In2Se3预制层中产生金属析出物,In2Se3结晶相以(006)衍射峰为择优取向,同时伴有InSe相的衍射峰出现;提高Se源温度,预制层表面形貌和组成成分都较好,In2Se3结晶相为(110)衍射峰择优.
其他文献
实现高速沉积对于薄膜微晶硅太阳电池产业化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超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实现了微晶硅薄膜的高速沉积,并考察了气体总流量在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中对薄膜的生长速率、光电特性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获得了沉积速率达到12(A)/s的器件质量级微晶硅薄膜材料.采用沉积速率12(A)/s的微晶硅材料制备微晶硅电池,在未优化的情况下电池效率达到了5.3﹪.
本文以Si2H6和GeF4为源气体,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不同衬底温度和功率条件下制备了硅锗薄膜材料.我们首先对材料的光电导和暗电导进行了测量,通过研究材料的光、暗电导的比值来分析材料的光学特性,然后用喇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锗材料的光暗电导比在等离子功率为30W、衬底温度为300℃时达到1000以上,随温度的升高、功率的增大硅锗材料的结构逐渐由非晶
固相晶化(SPC)技术制备太阳电池是值得研究的方向.我们用电化学电解的方法在硅片上制备了多孔硅,在多孔硅上用PECVD设备沉积了非晶硅薄膜,对非晶硅薄膜在550℃进行了固相晶化.用拉曼光谱仪、XRD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硅薄膜进行了测试研究.研究表明,在多孔硅上的固相晶化比石英衬底上的要快,结晶膜中和多孔硅相同的(100)晶向占优,表明多孔硅是很好的作固相晶化籽晶层的材料.多孔硅还是很好的实现层转移的
硅烷浓度是影响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硅薄膜材料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通过调节硅烷浓度,得到了系列位于非晶/微晶过渡区内的材料.研究发现:在非晶/微晶过渡区内存在着一个特别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材料光敏性比普通非晶硅高.以这部分材料作为太阳电池的本征层,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在SnO2衬底上制备pin型太阳电池,电池的初始开路电压(Voc)达到了0.916V.
本文研究了金属有机化学汽相沉积(MOCVD)技术制备的B掺杂ZnO薄膜.通过B掺杂的系列实验,在B2H6流量为10sccm条件下,我们生长出了厚度为1000nm、类金字塔状绒面结构、电阻率为1.2×10-3Ωcm、平均透过率~85﹪和迁移率为~30cm2/Vs的ZnO薄膜.将其用作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前电极,电池性能与日本Asahi-UTypeSnO2作前电极的电池相当.
本文采用改进大面积(45cm×45cm)等离子增强化学气象沉积(PECVD)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p型氢化微晶硅薄膜(μc-Si:H),用于薄膜硅太阳电池背场及背电极接触.在三甲基硼烷流量比0.66﹪、反应温度250℃条件下沉积得到薄膜表面电阻率0.03~1.20Ω·cm,晶化度45﹪~50﹪.进一步研究了沉积时间及源气体流量比、压力等工艺参数对薄膜特性的影响.采用暗特性曲线、四探针、拉曼以及椭偏
本文采用并联交错单管正激式拓扑结构实现了高频变压器隔离的DC-DC变换,后级采用IGBT全桥实现极性反转,设计功率2.5kW.用TI公司TMS320L2000系列DSP芯片作为控制核心,应用了创新的MPPT算法,可以实现快速跟踪.
本文基于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在选定的半导体材料SnO2(或ITO),Si的能带参数:电子亲和能、带隙宽度和掺杂浓度后,对新型n+-SnO2(ITO)/SiOx/n-p-p+-Si太阳电池的能带结构进行了理论设计.给出了当n-Si区的掺杂浓度ND=2×1017cm-3,SnO2(或ITO)是重掺杂的简并半导体时,n+-SnO2(ITO)/SiOx/n-Si同型异质结的能带可以"光滑"连接.p-Si基片的
使用SCAPS软件模拟分析了背接触势垒、吸收层掺杂浓度、测试频率对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C-V特性的影响,并与实验测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背接触势垒高度增大到0.42eV时,C-V曲线表现为双峰,低电压端蜂峰强随频率升高而减弱.使用双二极管模型和p-n结电容形成机制解释了结果.
本文使用moduledesignsimulator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刻痕宽度、TCO层方块电阻对集成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