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结合大戏的领衔主演--主题式教育活动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 :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暨第九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在馆校结合的政策指导下,国内各科普场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思想,积极推广并践行"馆校结合、合作双赢"的路线方针,打开馆校合作的新局面.研发的教育活动遍地开花,百花争艳,因其具有跨学科、体验性、设计性、协作性等特点,极大地强化科技馆"以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为主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教育功能.而主题式教育活动能深层挖掘整个科技馆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主线和多种互动形式将相关展品串联起来开展活动.这种多角度、系统展示某个知识点的教育活动,赋予展品组新的生命力.本文以黑龙江省科技馆"夺宝奇兵"为例,将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融合电磁学知识点,以"寻宝"的形式开展,为参与者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通过展示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内涵,重点研究STEM教育理念与中小学新课标教育框架二者的融合之处,在多学科融入和本土化实践先行探索,借助馆校结合大趋势,深入分析各类科技场馆与中小学应有的战略关系,提出了多种新颖的途径与方式,进一步加快校内科学课程与场馆资源的对接进程,巩固馆校结合模式在落实国家教育标准中的关键作用与角色,最大化激发科普需求,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其他文献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则故事萌芽于先秦时期,经历岁月的冲击,从一个简单的星象逐渐演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文本资料出发,厘清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历程,并用记忆理论加以关照,试图分析在故事演变过程中建构了怎样的文化记忆,探寻民间传说与文化记忆之间的关系.
公共空间是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里出现的概念,它关注公共事务,探讨公共话题,是与公共权力相对立的一个领域.地铁作为新兴公共空间,具有公共文化复兴场域的文化功能、情感交流的社会功能等.本文拟以合肥市地铁为考察对象,采用街头问卷采访和文献参考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这一流动的微观的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剖析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合肥新兴的公共空间,地铁在社会历史的建构方面也产生巨大作用.一方面,
弹幕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互动,弹幕亚文化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开始了火速的"大众化"进程.本研究使用个案分析法,以文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ilibili播出为例,对其中弹幕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着力探究纪录片与弹幕相结合的模式为何更易得到年轻群体的认可,并试图从中找到文化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借鉴经验,让传统文化纪录片能够在与弹幕亚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出更大的传播效果和社会价值.
高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无形的传播手段.中国高铁如今已成为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营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有影响力的国家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媒体是国内外受众了解中国高铁,传播中国高铁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2006-2016年共11年间的中国高铁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中国主流媒体传播中国高铁的框架,研究发现受国家利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媒介组织的性质和利益取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与实施有助于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国形象的传播需要传播渠道.但是中国的传媒机构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辐射力度到底如何,中国媒体都是通过怎样的传播渠道进行"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报道、中国形象的传播的,目前国内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深入"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孟加拉国,通过探访孟加拉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达卡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对中国形象在孟加拉国的传播渠道进行了实地研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女排及其"女排精神"对全体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选取该报2017年以前所有关于"女排精神"的报道(共132个),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女排精神"主要是在体育和政治的维度下被建构起来的,它是带有意识形态的精神力量,适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也是具有体育专业性的科学训练法,是体育报道走向成熟、理性的表现."女排精神"的意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在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上,像人民网这样一个国家级新闻网站,其传播的内容不仅要做到对内启迪明智,也要做到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以人民网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的报道为例,以十八大、十九大开幕当天24小时的时间段进行文本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所有的文本进行分析与对比得出结论.共设定了五个分析类目: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方式、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对这
南海仲裁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掀起舆论热潮.本文围绕国际社会关于南海仲裁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新闻话语研究,追溯国际舆论场中话语来源,分析各国媒体的话语表达,建构对国际舆论场的话语认知,探究话语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和影响,提出关于南海问题国际舆情中新闻话语对策建议的思考.以新闻话语为理论工具来分析国际舆论场中有关南海仲裁事件的舆情,有助于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视角,帮助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应对南海问题所面临的话语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电视广告作为视听语言,对引导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认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广告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存在对女性有偏见及贬损女性形象的现象,这些广告加深了对女性的歧视,构建了两性不平等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广告的营利性质,广告制作者和传播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公共传播中也就
目前,我国的科技馆事业正处在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科技馆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展教理念、内容与形式正面临着新的考验.此时,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不仅是对科技馆展教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更是以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公众来参观科技馆,增强科技馆的社会知名度,提高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升科技馆的教育活动质量与水平,促进科技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立论的出发点.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科技场馆教育活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