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对影响产物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商品活性炭对比进行了性质表征。绘制了污泥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并初步推测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烟气脱硫吸附剂性能较好。其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SO2-N2-O2体系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SO2-O2-H2O(g)-N2体系SO2发生了催化氧化,以化学吸附为主。
【机 构】
:
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出 处】
:
2009中国油田化学品发展研讨会(第23次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对影响产物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商品活性炭对比进行了性质表征。绘制了污泥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并初步推测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烟气脱硫吸附剂性能较好。其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SO2-N2-O2体系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SO2-O2-H2O(g)-N2体系SO2发生了催化氧化,以化学吸附为主。
其他文献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酸液自转向剂DGC-1,本文对利用DGC-1所配制的自转向酸液体系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系统的性能评价,其中包括流变性能、配伍性能及破胶性能。经过研究,DGC-1自转向酸液体系是一种良好的转向酸液体系,可用于大港油田的酸化,为大港油田转向酸化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通过腐蚀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化合物1,8-二(1-氯苄基-苯并咪唑基)-辛烷(CBO)对Q235钢在0.5M HCl介质中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CBO在0.5M 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率超过90%,可同时抑制阳极碳钢溶解和阴极析氢过程,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加而增大。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
用自制的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三元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原料,进行Mannich反应,制备出叔胺型淀粉基强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接枝共聚反应:引发剂用量为0.15%,m(淀粉):m(DMDAAC)=3:7,m(AM):m(DMDAAC)=7:3,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温
用光催化反应后的残余率,评价自行合成的纳米光催化剂降解模拟油田污水有机物和HPAM的效果,结果表明,经纳米光催化剂浓度10g/L,254nm光波照射2h光催化反应后,模拟污水溶液中乙醇的残余率为52%、乙醛残余41%、乙酸残余31%;光波照射4 h模拟污水中HPAM的残余率28%,北1-Ⅱ污水HPAM的残余率41%,光催化降解污水中二碳类有机物和HPAM的效果明显。该种纳米催化剂催化效果明显,适当
化学复合驱包括三元复合驱和二元复合驱,即碱一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和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三元复合驱已完成12次矿场试验,8次成功,4次失败,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但经济上是否成功,还没有详细的报导。本文选择了一处先导性矿场试验和两处商业性应用试验进行了经济分析,报告了具体试验区增产的油量、每增产单位油量的费用以及投资的百分组成。结果表明,先导性矿场试验增产每桶原油的费用为27美元,
考察了温度、pH值、光照、机械剪切、矿化度对聚丙烯酰胺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生物降解前后聚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索了生物降解作用对聚丙烯酰胺结构的影响。
根据现代炼油厂对原油破乳剂性能要求,研制了一种破乳脱盐效果好、广谱性强的油溶性破乳剂。研究了酚醛树脂嵌段聚醚中起始剂用量、m(EO)/m(PO)比值对原油电脱盐效率的影响,并对酚醛树脂嵌段聚醚进行改性交联,考察了改性交联后的聚醚破乳效果。研制成的破乳剂以改性酚醛树脂嵌段聚醚为主剂复配而成,经炼油厂使用,效果良好。
利用Waring搅拌方法,结合现代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稳定性分析仪技术,研究了2种泡沫稳定剂对FPJ泡沫体系发泡性能以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稳定剂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泡沫体系的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稳定性分析仪的利用可以为泡沫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壳聚糖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OH)和氨基(-NH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进行不同的化学修饰得到不同的新型材料用于不同的方面。本文介绍了磺化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磺化壳聚糖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材料。
利用流变测量手段研究了EVA降凝剂对尼罗原油流变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尼罗原油中加入EVA降凝剂后,凝点不变,但低温下的屈服值减小,反常点升高,原油的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扩大,并且尼罗原油掺加不同比例的轻油后依然存在此反常现象。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了原油析出蜡晶浓度与实际内相浓度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原油中溶剂化层的存在,进一步完善了降凝剂对含有较多极性胶质高凝易粘原油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