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李属红叶树种叶片花青苷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两年生的紫叶桃(Prunus persica f.alropurpurea)、紫叶李(P.cerasiferapissardii)、美人梅(P.×blirianaMeirenmdi)及紫叶矮樱(P.×cistenapissardii)嫁接苗为试材,以油蟠桃(Prunus persica var.compressa)嫁接苗为对照,对其叶片中的色素进行提取,并进行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花青苷提取效果较好的溶剂为95%乙醇∶1.5mol/L HCl=85∶15(Ⅴ/Ⅴ).花青苷在光下不稳定,光照越强,分解越快.色素提取液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其影响不同,其中Fe3+、Al3+对花青素苷的增色的作用较明显,使其光密度增加13.1%~85.6%.Cu2+对叶绿素有较大影响,吸光度增加29%~38.7%.
其他文献
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响应逆境反应的信号分子.本文综述了水杨酸的发现、分布、代谢以及生理效应.从生理机制上阐述了水杨酸的抗冷机制,进一步说明了水杨酸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
测定了从日本进口的8个大花系大花蕙兰品种的假鳞茎周长、叶片数和叶厚、花葶长和粗、花朵数等性状并进行了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假鳞茎平均周长达15.56cm,与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叶片数为10.37片,品种间差异2~4片,叶片数与花葶长呈负相关.平均叶片厚1.34mm,与花葶粗、长成负相关,与花朵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花葶长64.13cm,基径粗1.14 cm,花序中平均花朵数为9.9~17.5个,花
本文以杨喜林"中国沙漠植物志"中对沙芥属植物的分类为依据,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分属于沙芥(Ⅰ、Ⅱ)、距果沙芥(Ⅲ、Ⅳ)、斧形沙芥(Ⅴ、Ⅵ)、宽翅沙芥(Ⅶ、Ⅷ)、齿冠沙芥(Ⅸ)五个种的9份材料的果实和种子的12种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芥属蔬菜植物可分为五类:沙芥(Ⅰ、Ⅱ)、距果沙芥(Ⅲ、Ⅳ)、斧形沙芥(Ⅵ)、宽翅沙芥(Ⅴ、Ⅶ、Ⅷ)、齿冠沙芥.
将番茄干种子,搭载于科学返地卫星上,种子随空间飞行,接受空间条件处理,返回陆地后,进行田间培育及突变体筛选,于SP2代得到植物表型性状与生物学性状的明显变异,SP3~SP4代稳定遗传,首次育成果大、色美、质佳、抗病、高产新品种"宇番1号".并相继推出了多果、丰产、质佳、抗病、耐贮运新品种"宇番2号".
利用pCAMBIA1301质粒构建的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Genbank AY170347)植物表达载体pB3RS,导入农杆菌,用利福平和卡那霉素筛选并经PCR检测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菌株,以马铃薯"郑薯6号"试管薯切片为受体材料,转化马铃薯,从中筛选出潮霉素抗性植株,部分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检出目的条带.
龙眼采后果皮迅速变褐及"木屑化"是影响其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广东主要栽培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在3~4℃贮藏过程中,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硖衰老的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硖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此外储良果皮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硖,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
以不同成熟期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软化衰老过程中硬度、失水率、呼吸速率、POD、CAT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果实硬度前期下降平缓,后期加剧.常温下失水较低温下严重,半红果较白熟果失水严重;冬枣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没有出现呼吸高峰,低温可抑制果实的呼吸速率;POD、CAT属于诱导性酶,其变化规律体现了果实软化衰老的程度.
本文以成年青脆李为试材,研究了CPPU、GA3、PBO 3种生长调节剂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树体生长结果性状.结果表明:①提高了青脆李叶片光合速率(Pn)、光合产物输出率(Pt)和叶绿素含量,以PBO处理最高(16.78μmol·m-2·s-1、51.28%和4.83mg·g-1),其次是CPPU(16.03μmol·m-2·s-1、50.05%和4.72mg·g-1),GA3处理最低(14.56μmo
本文概要介绍了能够明显促进苹果着色的三种天然物质5-氨基乙酰丙酸(ALA)、L-谷氨酸(GLU)和金雀异黄素(GNT)在田间和实验室条件下对苹果花青素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它们不仅增进果实色泽,而且还有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的趋势,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昆虫病原线虫是目前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类生物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效.大规模工厂化离体培养技术发展,使防治果树、蔬菜、草坪地下和钻蛀性害虫获得成功.随着线虫品种改良、杀虫毒素、应用技术等研究深入,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