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解剖部位、病理变化等MRI影像特征及其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MRI影像表现变化的规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确诊和临床诊断的颅内结核患者255例临床资料与MRI影像检查资料,探讨其MRI影像特征;对其中218例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资料齐备者,进行治疗过程中MRI表现变化情况分析,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MRI影像表现变化的规律性。结果(1)在255例颅内结核患者中,有脑膜型70例(27.45%)、脑实质型77例(30.20%)和混合型108例(42.35%);脑膜增厚161例、脑实质结核结节143例、脑实质结核瘤73例、脑膜结核结节54例、脑膜结核瘤46例、结核性脑炎18例和结核性脓肿5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3.14%、56.07%、28.63%、21.18%、18.04%、7.06%和1.96%,在结核瘤中,分别有13例脑膜结核瘤和10例脑实质结核瘤呈簇状。(2)在218例抗结核治疗过程观察病例中,116例成功治疗患者在治疗的1~3月期间出现原病灶增大、增多或有新病变产生等MRI影像学"恶化"表现;抗结核化疗12个月或18个月后,脑实质结核结节、脑膜增厚、脑实质结核瘤、脑膜结核结节、脑膜结核瘤、脑实质结核性脓肿、脑膜/脑实质簇状结核瘤、脑实质结核性脑炎等相应病变MRI影像消失率分别为相应病变病例数的89.58%、77.03%、75.00%、67.74%、37.04%、20.00%、0、0和95.83%、82.43%、85.00%、85.19%、55.56%、20.00%、0、0。部分患者出现此消彼长现象。用χ~2检验表明:混合型、脑膜型中脑膜增厚吸收消失时间无差异;同类病灶,位于脑实质的吸收时间早于脑膜内;同部位的病灶,结核结节吸收时间早于结核瘤;混合型患者有37.7%的患者脑实质同类病灶吸收时间早于脑膜的。结论颅内结核病灶的吸收时间与其病灶类型及部位有关,MR扫描是诊断颅内结核的重要手段,MR可清晰显示不同类型颅内结核的影像特点,结合临床、颅内结核病灶MRI特点,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价疗效及预后。对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的脑实质结核性脓肿、脑膜/脑实质簇状结核瘤、脑实质结核性脑炎等病变的患者,抗结核化疗后病变MRI影像绝大多数无好转,提示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伊始即需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