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菌作为单细胞原核生物的代表,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一直以来,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过程,而这种传统认识在20世纪60年代被打破.科学家们发现细菌个体之间也存在如高等真核生物般复杂的信息交流和信号传导,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Marshall,2013).
【机 构】
: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310058
【出 处】
:
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作为单细胞原核生物的代表,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一直以来,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过程,而这种传统认识在20世纪60年代被打破.科学家们发现细菌个体之间也存在如高等真核生物般复杂的信息交流和信号传导,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Marshall,2013).
其他文献
昆虫灵敏的嗅觉在其生存与繁衍中扮演重要角色.不管是搜索寄主、寻找配偶和产卵场所,或是躲避天敌,昆虫均需依赖它们发达的嗅觉系统.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昆虫的嗅觉过程较为复杂,有多个嗅觉蛋白家族参与其中:首先,触角感器淋巴液中的载体蛋白(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识别并结合外界环境中的气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是世界范围内十字花科作物最主要害虫,也是产生抗药性最早、抗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全球小菜蛾年防治费用从1993年的10亿美金(Taleker et al.,1993)上升到2013年的50亿美金(Furlong et al.,2013).小菜蛾种群发育过程受到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是一种寄主非常广泛的昆虫内寄生蜂,其寄主涉及鳞翅目夜蛾科和尺蛾科40多种昆虫,其中包括棉铃虫、黏虫、小地老虎、甘蓝夜蛾等农业重要害虫.多年来,对中红侧沟茧蜂寄主选择行为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创了人工繁育的途径和方法,完善了中红侧沟茧蜂周年扩繁生产规程,构建了田间释放应用技术体系。
鼠害是我国农业和畜牧业所面临的重要灾害之一,每年因鼠灾鼠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传统的灭杀策略可在短期降低鼠类的种群密度,但会导致原有的生态位空缺,进而使残鼠数量迅速增加并恢复至较高水平.不育控制方法弥补传统灭杀的缺陷.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为洞庭湖区主要危害鼠种之一.东方田鼠繁殖力强,在该地区全年均可繁殖,并且有2~4月和10月两个繁殖高峰.近30年,由于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东方田鼠频繁暴发成灾,2007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成灾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多万元,防控东方田鼠,对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千屈菜科水苋菜属杂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 H.B.K.)原为我国稻田一般性杂草,近年来在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稻田迅速蔓延,危害十分严重.针对耳叶水苋的分布、抗药性与适合度代价开展了研究.浙江省直播稻田杂草有28科51属74种5变种,在浙江绍兴地区稻田发现长叶水苋菜(Ammannia coccinea Rott.),经查新未见该草在我国大陆地区分布
我国是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国,因长期连作种植导致以根结线虫为代表的土传病虫害发生严重,制约了设施蔬菜的发展.实践证明,使用甲基溴(methyl bromide)熏蒸处理土壤是防治土传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Zasada et al.,2010).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农药残留的累积毒性问题严重,共毒性危害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隐含问题,而对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存在诸多困难,尤其在未知危害物的鉴定与筛查,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鉴定方面,对检测方法的快速与准确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环境污染与农药的大量使用,使食品安全隐患更为复杂,更多的新型药剂、污染物、添加剂等更是缺乏精准的快速检测方法.
从天然产物中挖掘和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新农药创制的有效途径之一.中药土槿皮是我国特有植物,本研究以芒果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离体抑菌活性供试菌种,采用活性追踪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经MS、1H NMR和13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为:pseudolaric acid A(1)、ethyl pseudolaric ac
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以昆虫鱼尼丁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新型杀虫剂,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已经有多种害虫的田间种群对该类药剂产生了抗性,甚至导致田间防治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