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世界华文文学圈中,日本这一区域的华文文学,一直很难进入国内学界研究视野,这基本是不争的事实.十多年前,学者廖赤阳曾撰文把日华文学喻为“一座漂泊中的孤岛”,这座孤岛其实并不荒芜,且不提二十世纪初鲁迅、郭沫若、周作人等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所创造的一段辉煌,也不必说获取日本权威文学大奖并进入日本主流文坛的华人作家陈舜臣、邱永汉、杨逸等,单是活跃在当代日本的华文小说家、随笔散文家、诗人
【出 处】
: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华文文学圈中,日本这一区域的华文文学,一直很难进入国内学界研究视野,这基本是不争的事实.十多年前,学者廖赤阳曾撰文把日华文学喻为“一座漂泊中的孤岛”,这座孤岛其实并不荒芜,且不提二十世纪初鲁迅、郭沫若、周作人等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所创造的一段辉煌,也不必说获取日本权威文学大奖并进入日本主流文坛的华人作家陈舜臣、邱永汉、杨逸等,单是活跃在当代日本的华文小说家、随笔散文家、诗人等就有六十余人,尤其知日派随笔散文作家,更是硕果累累,如久负盛名的李长声、双语写作的毛丹青,再加上几位中年知日派随笔作家,如姜建强、万景路、唐辛子、张石、杨文凯等,他们不仅著书立说(仅李长声一人的随笔专著就高达二十多部),还与中日两国媒体联系紧密,多数也成为专栏作家,创作内容包罗万象,为中国读者在知日方面正在做出突出贡献,他们应该足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与研究.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华人先辈移居南洋的历史悠久,迄今已有数百年.在马来亚独立前的华人移民,曾以多元化的文学形式讲述和记录自身的异域和移居经验,包括古典诗词、小说、散文、游记、戏剧、新诗、讴歌等体裁,这些都是能够反映早期华人移民经验的重要文献.自海外华文文学本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到后来的世界华文文学概念之成形,马华文学一直都备受学术界关注.数十年来,马华文学研究的成果丰富,但少研究从历险小说此一主题文类出发,探
早期的马华生态文学在价值观及生态理念方面受中国影响;此外,西方生态文学思潮及生态文学的译介,也令马华生态文学受西方生态文化影响.随着时代的转变,生态文学逐渐被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所改造.东马在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北部,其于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原住民、动植物生态等各方面都是有待开发的文学资源,给在地书写者提供了重要的写作场域.本文兹以田思作书写婆罗洲砂拉越生态的作品进行探索与诠释,分析他的生态文学在传统
本文旨在通过新加坡多元文化戏剧大家郭宝崑的剧作《(口羔)呸店》来省视其作为华语语系文学在新加坡所凸现的去中心化、本土性凸显,以及新华社会中的新三民主义现象.相当于老舍代表作《茶馆》的新加坡在地戏剧《(口羔)呸店》,全剧母旨的最大聚焦,在“表现人类不同目标之间冲突的悖论式戏剧冲突”[1]的变与不变、改与不改、留与不留,以及在各种两极之间所展开的激烈辩证.从更高层面的文类学的角度而言,它亦是一个逐渐形
认同(identity)是研究华语/文文学的重要关怀.其中有不同视角,有者从族裔(ethnicity)和寻根入手,有者看重地理空间的在地化或跨境联结,有者从语言文字的复杂关系考量,也有支持多中心多传统.本文以为,东南亚(包括后南洋、马来群岛)华文文学,可以以“皱褶”之譬喻,来阐释其认同“杂糅”的性质,并点出当前“世华文学”(World/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与“华语语
华人首度入居哈佛所在的纽英伦区域是1818-1825年之间.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常春藤盟校毕业生—容闳YungWing,在1847年,随布朗牧师,与同学先抵麻州芒森城的芒森学院后于1854年成为耶鲁毕业生.曾国藩,李鸿章建议:于1872-75年间,每年派10-16聪慧幼童三十名,共120人哈佛的华语及汉学中国学讲师,应从哈佛1879年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先生1879-1882,讲起,目前可考,赴美教
旅居法国的华人女作家吕大明,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赴英伦求学,至今已在欧陆生活了近40年.在“异乡飘零”中,她出版了《英伦随笔》《写在秋风里》《来我家喝杯茶》《南十字星座》《寻找希望的天空》《冬天黄昏的风笛》等多部散文集.本文论述了吕大明的散文与中西文化、文学的关系,认为其散文乃属一种中西荟萃、精致典雅的“文化散文”,其中饱蘸着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深厚底蕴与文学艺术的丰富学养;她擅长在东西方文化、文
在“一带一路”新语境下,跨国贸易和中国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世界华文文学往纵深拓展,不再仅仅是忆乡愁、倒苦水,而谋求建功立业,立足世界.老木最新长篇小说《新生》是这类创作典范,不仅开拓跨境新商业小说类型,开辟跨国企业发展新话题,省思新商业文化精神,而且拓展哲思小说、学者小说新局面.当然,此类小说也还有很多巨木增殖的新可能,深化拓展的新路径.
墨尔本作为澳大利亚华人最多的城市,有着较为繁荣的华文文学创作.本文介绍了墨尔本从八十年代至今创办的华文文学副刊和杂志的开办情况、文学社团的组建与活动状况以及评奖活动的组织情况.同时还重点介绍了一些较为知名的作家,收集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代表作.之后对澳大利亚华文文学创作的特征做了一些总结,并做了一部分作品介绍.
中日文字之交,始自公元2世纪,可谓源远流长,史不绝书.秦皇时,徐福带领三千男女渡海以寻“不死之药”的传说,日本遣隋使、遣唐使西来与中国高僧鉴真东渡,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的拓荒性贡献,在中日民间已广泛流传.到了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又刺激了中国人向东邻学习的热潮,日本成了近代史上不少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从梁启超、陈独秀到周树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穆木天、胡风……留日学生几
《青鸟故事集》中回响着一句话:“古代世界和现代一样,物比人走得速.”是为全书提纲挈领.初读物象丰沛,轨迹一以贯之,有正史之堂皇,亦有断简残章.捭阖其间,腾挪东西.掩卷可知,完整的人类交流史,悉为误读与和解的咏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