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作者确定深盲孔(孔深与孔径的比大于2)内使用辅助电极的试验工艺方法,解决孔内膜分布均匀的问题,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确定深盲孔(孔深与孔径的比大于2)内使用辅助电极的试验工艺方法,解决孔内膜分布均匀的问题,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高硅铸铝件在组成、组织与性能上的特点,研究了8种高硅铝合金镀前浸锌液,用白度颜色测定仪对浸锌后的表面明度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这8种不同的浸锌液配方浸锌后试片的表面浸锌膜的微观形貌,同时用5种方法定性测定了浸锌后镀镍层与试片的结合力,从中选出了能获得良好结合力的最佳浸锌液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钠含量为140g/L;氧化锌为14-20g/L;氯化镍为1.5g/L时,同
通过测锌电极在不同浓度的苯并三氮唑(BTA)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滴汞电极的微分电容曲线,考察了BTA对金属锌的缓蚀性能.并测定了BTA浓度对金属锌缓蚀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其作为缓蚀剂使用的最佳浓度值.实验证明:苯三唑对金属锌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微分电容曲线法研究有机缓蚀剂的机理和评选有机缓蚀剂的可靠性.
本工作针对长期以来含C废水处理的设备投资大,处理费用过高,操作管理复杂,达标状况不稳定等问题,研制开发了一种含C废水低成本一步法处理技术.该技术集新颖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是目前含C废水处理技术中投资省,操作管理极简单,处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达标状况极为稳定的技术.
改革传统铜与铜合金酸洗工艺,应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方法将酸洗抛光工艺与三废治理结合起来,效果良好,收到明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对铜包钢丝在电镀过程中采用的两种预镀方法——预镀铜和预镀镍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意义甚大.
本文针对铝及铝合金电镀中出现的镀覆层结合强度差的现象,组织人员进行工艺试验,解决科研生产中表面处理加工问题.
将传统的分析方法应用于Fe—Ni合金工艺镀液分析时,由于受络合剂及高铁含量的干扰,使滴定的终点难以确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根据Fe—Ni合金工艺的特性,在HO作用下,调整待测溶液的pH值,将Fe、Ni彻底分离,再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滴定.该方法操作简易、准确度高、分析误差在3﹪左右,能满足生产的实际要求.
为了研究电流密度对电镀钴镍合金中钴含量的影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氨基磺酸钴-镍镀液中,赫尔槽试片上不同电流密度区合金镀层中钴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合金镀层中钴的含量不断降低.同时原子吸收法测定钴-镍电沉积合金镀层中钴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8﹪~1.61﹪.该方法简便、快捷,测量结果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并明确了原子吸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硫酸铜溶液中铜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的初期行为,在含与不含氯离子的0.05MCuSO-0.5MHSO电解液中,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铜在玻碳基体上的沉积没有经过UPD过程:氯离子明显使Cu的沉积和氧化峰变得尖锐,改变Cu的沉积速度.计时安培实验结果表明,Cu的电结晶按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氯离子不改变Cu的电结晶机理,但在I-t曲线中,导致电流达最大(I)所需的
DL01、DL02的主要成分是无芳香族的希夫碱,DL03的主要成分是醇醛缩合物.DL01、DL02及DL03可用作铜线材高速镀铜,锡铜合金的光亮剂,为了了解它们电化学行为,用线性电位扫描测定了含添加剂的硫酸、氟硼酸盐光亮镀锡溶液的极化曲线,这些添加剂从DL01、DL02、DL03、OP-10、Co(BF)和商用FB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工作电极是φ3mm的铜棒,参比电极是银-氯化银电极,对电极是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