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南山区肉牛微生态养殖循环模式

来源 :第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南山区肉牛微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建立了多元化饲草种植和饲草加工调制,采取科学饲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今后农村的发展勾画出新蓝图。
其他文献
牦牛是一个古老的牛种,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牛种,但牦牛并不是一个保守的牛种。它生命力旺盛而顽强,在不断焕发着青春活力。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牦牛,我们就会发现,牦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为满足社会需求不断进步,在通过杂交方式进行着改良,与时俱进地满足着经济社会的需求,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牦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牛种,而是包含了奶犏牛、肉犏牛、役犏牛等许多衍生牛种在内的种群总称。青藏高原地区地
优质肉牛新种质-布莱凯特高档优质肉牛资源是很宝贵的地方资源,因其肉质鲜嫩可口,色泽鲜亮油润,肌间质沉积好,切面大理石花纹明显,价格又不十分昂贵,倍受商家推崇,市场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急需解决源头优质肉牛培育工作,特别要严格控制母牛被宰等牛源流失现象,保护好犊牛生产和维护工作,而胚胎移植技术恰恰是解决源头种质的关键技术,也是胚胎生物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用技术,凡是通过高技术获得的胚胎都需要这一项
将雪龙黑牛卵巢分别于38.5℃、32℃、4℃3个不同温度放置4h、8h、12h、24h、48h不同时间间隔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结果显示,放置于不同温度下(38.5℃、32℃、4℃)4h后,卵裂率依次为74.3%、80.3%、73.5%,囊胚发育率为30.8%、34.5%、30%;8h后,观察其卵裂率为50.9%、71.3%、71.2%,囊胚发育率为24.6%、33.7%、23.1
本试验对比了IVF-100和BO液作为牛精子获能液,时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结果分别用两获能液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后卵裂率差异不显著,表明IVF-100和BO液均可成功用于牛精子的获能。另外本研究比较了经透酶+移液器消化、透酶+口吸管吹打和单纯的口吸管吹打这3种消化方法处理后的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结果发现,经透酶+口吸管吹打法处理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最高,而单纯用口吸管吹打处理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最低,且两
本实验对10头西门塔尔与17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超排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分别采集教76枚和148枚胚胎,可用胚分别为61枚和112枚,可用胚率分别达到80.20%和75.70%,西门塔尔牛可用胚率高于中国荷斯坦牛(P>0.05);西门塔尔与中国荷斯坦母牛胚胎移植后的受胎率分别达到41.86%和52.7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本实验对40头母牛采用10%精氨酸和5%葡萄糖溶解性控胶囊处理,20头作对照,观察比较母牛所产犊牛的性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性控胶囊处理,10%精氨酸组母牛所产母犊率为80%,5%葡萄糖溶解性控胶囊处理组为75%,对照组母牛所产母犊率45%,差异显著(P<0.01),10%精氨酸处理组与5%葡萄糖处理母牛所产犊牛差异显著(P<0.05)。
本实验对6头优秀西门塔尔母牛进行重复超数排卵实验,间隔30天,第一次超排获得胚胎73枚,其中可用胚胎49枚;第二次超排获得胚胎69枚,其中可用胚胎45枚。结果表明,对西门塔尔母牛重复超排,对母牛的繁殖性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两次超排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论,间隔30天对西门塔尔母牛进行重复超排,第一次超排获得胚胎73枚,可用胚胎49枚;第二次超排获得胚胎69枚,可用胚胎45枚。母牛经
本实验研究了麦管和OPS管法冷冻以及OP3法中保护剂种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麦管和OPS管法冷冻对牛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卵裂率、囊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OPS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卵母细胞,保证其后孤雌激活,冷冻程序对卵母细胞造成的影响较小(P>0.05)。本实验结果显示,在OPS法中应用两种保护剂冷冻后,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卵裂率、囊胚率与对照组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QP7基因的外显2在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扩增的AQP7基因的第2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两种等住基因A和B,有2种基因型AA型、AB型。对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在AQP7基因第2外显子中存在有一碱基A→G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天冬酰胺→丝胺酸)的改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