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纳米孔道技术研究生物单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性质

来源 :第二届全国纳米材料与结构、检测与表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pm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物单分子以及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本身的活动规律、对于人类自身的保健医疗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纳米孔和纳米孔道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单个DNA分子的相关性质的研究。
其他文献
结合目前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活动中,由于建筑工程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种类繁多,采用何种技术标准,将会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文阐述了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质量的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的意义。
目的:制备巯基化壳聚糖包裹的且具有良好的荧光敏感性的人参纳米颗粒。方法:采用分子嫁接法和溶剂挥发法,合成巯基化壳聚糖。利用得到的巯基化壳聚糖包裹人参纳米颗粒,制备巯基化壳聚糖人参纳米颗粒。加入对巯基敏感的荧光试剂,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其荧光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巯基化壳聚糖包裹的人参纳米颗粒形状规则,具有核.壳结构,湿态下平均粒径约为300nm;同时在生理pH下具有很强的荧光活性。结论:巯基化壳聚糖包裹
由于碳纳米线圈(CNC)独特的三维螺旋形貌及其显著的电磁和机械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电磁波吸收薄膜或涂料中,在微纳机电系统、场致电子发射等装置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NC的高效制备、形态的控制、及其成长机理的研究受到极大的关注。本研究细微地观测了催化剂的初期形成过程及催化剂颗粒的形貌和CNC成长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揭示CNC成长的特点和机制。
半导体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特性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氧化锌(ZnO)材料是一种性质稳定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3.37eV,其在390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本文研究了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纳米ZnO颗粒,并将其与稀土Eu3+离子共掺于SiO2薄膜中,研究了ZnO的尺寸与浓度对稀土发光的作用和影响,观察到了由于ZnO纳米颗粒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共振传递所引起的荧光增强效应。
单分子磁体(Single Molecular Magnets)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经面世,就立即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分子磁功能材料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围绕Mn12这类单分子磁体的结构修饰、多功能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本研究是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的复合材料,利用纳米纤维素纯度高、生物相容性好、长径比大、机械强度高、亲水性羟基多、表面缺陷少、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与聚乳酸共混。但由于亲水性的纳米纤维素和疏水性的聚乳酸热力学不相容,所以添加4%的聚乙二醇作为增容剂,改善两相间的粘接力,该复合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高温热处理后的PZT95/05铁电陶瓷是铁电相斜方结构,介电分析表明:(1)PZT95/05陶瓷的介电常数比PZT75/25陶瓷高出十几倍。(2)PZT95/05陶瓷在高于103MHz时具有明显的介电弛豫。(3)样品的COLE-COLE实验图符合Davidson-Cole模型,结合理论计算获得了弛豫时间分布。
无论是在对低维材料的新奇量子现象等介观物理的理论基础研究,还是在分子电子器件等微电子工业方面的应用,金属纳米线都吸引了科学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金原子填充在(n,n) armchair型单壁碳纳米管中结构。
为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利用纳米金颗粒标记抗体研究制备了带有三种心血管标志物(CRP、cTn I、BNP)的可视化蛋白检测芯片,该芯片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15pg,25pg 50pg,并可通过裸眼观察或CDC收集信息,检测方便,不需要昂贵的检测仪器,该可视化蛋白芯片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吸引人们多年的注意。就碳纳米管的应用来说,往往需要事先对其进行合适的功能化以满足其相应的应用需求。在金属化碳纳米管方面,我们发明了基底增强的无电沉积技术(Qu et al.,JACS,2005,127,10806)。不同于常规的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这种方法只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底来负载碳纳米管,只要基底的氧化还原电位低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就可以有效地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自发地还原为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