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哲学的起点是人的自由。由于人的自由存在的有限性,在道德的完善性方面和至善的现实性方面,康德界定了"上帝存在"的意义。施莱尔马赫批评这套体系恰恰取消了宗教;并以人的接受性为起点建立了自己的宗教观。本文以《论宗教》为范本辨析施莱尔马赫对道德自主性的批评;并在对"直观"和"情感"的细致分析中呈现人的接受性身份,以及新宗教观的起点。本文的分析显示,自主性与接受性的张力存在于人的实际生存中;人的宗教性是人的接受性身份;同时人的宗教性,即他的接受性是宗教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