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前,是将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培养、分离、鉴定.随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应用于AIV病原学的快速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发展起了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RT-PCR-ELISA),实时RT-PCR(RRT-PCR),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以及异源双链体迁移率测定法(HMA),为AIV的早期诊断,以及分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择IBV M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设计引物,采用多重RT-PCR对11株IBV地方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对其3端非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较好的区分大部分的疫苗株和野毒株;对3端非编码区的测序结果表明,M41、H52、SAIBk、SAIBb6、SAIB9、SAIBb2、SAIBw6片断的长度分别为323bp、323bp、367bp、367bp、507bp、
本研究对RT-PCR、21个发生高致死率的禽群、接种鸡胚以及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分离、鉴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以及HPAIV在鸡体内不同脏器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RT-PCR和接种鸡胚后进行的HI检测的符合率为95%,21个禽群中有20群分离到H5亚型HPAIV,HPAIV在肺脏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脾脏、肾脏等.进一步对分离的5株HPAIV的血凝素基因(HA)进行了克隆和序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是引发2004年世界禽流感暴发的主要血清亚型对该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我国采取受威胁地区强制性免疫的前提下,病毒的检测对于AI的发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病毒分离需要的实验周期较长,难以达到快速诊断的需要;RT-PCR方法常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虽然敏感性不如前两者,但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
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A/G/XJ/10(H5N1)、A/D/XJ/4(H5N1)、A/CH/XJ/5(H5N1)经RT-PCR扩增和克隆获得了NA的全长为1380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新疆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5.1%~97.9%之间.与来自青海、浙江、广东、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水禽毒株的同源性为90.3%~9
为了探讨孔雀对新型H5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新型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孔雀后,跟踪其抗体消长规律.检测结果显示:小孔雀母源抗体能维持约6周;首免0.5mL/羽颈部皮下注射,有效抗体能维持18周以上;1.0mL/羽、1.5mL/羽、2.0mL/羽三个剂量组肌肉注射进行二免,以1.5mL/羽组效果最好,有效抗体能维持10个月左右;成年孔
鸡白细胞介素2真核表达质粒pCI-IL-2及原核表达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rChIL-2)分别与H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联合免疫非免疫鸡,25日龄首免,40日龄时加强免疫.MTT法检测各组鸡外周血淋巴T细胞增殖,HI试验监测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pCI-IL-2质粒及rChIL-2蛋白均能显著增强AIV疫苗的免疫效果(P0.05);证实鸡白细胞介素2对H5亚型禽流感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rC
作为禽流感疫苗株,不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要求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现有的HB7疫苗株,血凝价2,生长滴度较差.本研究利用自然重组法,制造一株高繁殖力的预备疫苗株,它的表面基因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来源于HB7毒株,使其保持原有的良好的免疫原性,内部基因来源于流感病毒PR8,A/Puerto Rico/8/34(H1N1)毒株,使其重组病毒赋有了流感病毒PR8高繁殖力的
用AI-H5N2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免疫3周龄鸭、鹅、4周龄乌骨鸡和2周龄岭南黄鸡,注苗后均无不良反应,免疫后7~10天产生免疫力.鸭和鹅免疫后21天攻毒保护率为9/10~10/10,21天后抗体达到高峰,HI抗体平均滴度达6.2~7.0Log2,免疫后120天,高剂量组抗体效价不低于6.0Log2.乌骨鸡和岭南黄鸡免疫后14天攻毒,全部保护,21天后抗体达到高峰,HI抗体平均滴度达6.4~8.
本研究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65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约500bp),其中3株属于鸽源病毒,2株属于鹅源病毒,3株分离于鸵鸟,1株分离自麻雀.通过对分离株的测序和基因分型表明,47株属于基因Ⅶ型,6株属于基因Ⅵ型,6株属于基因Ⅲ型,6株属于基因Ⅱ型,另外NDV026从氨基酸方面分析属于强毒,但从进化树方面看属于基因Ⅱ型,并且,扩增的片段除112、115、117位氨基酸与强毒
目前在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会对血凝抑制试验的意义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不正确的结果;禽流感抗原也存在相的差异,在实际检测中也容易出现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