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注射医用臭氧和甲强龙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15年广西麻醉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医用臭氧和甲强龙对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联合效应及其发挥作用的最佳部位. 方法:选择临床和影像学确诊L4/5或(和)L5/S1椎间盘突出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患者120例.根据治疗部位,将研究组随机分为侧隐窝组(L组)、椎间孔组(Ⅰ组)、侧隐窝+坐骨神经组(LS组)、椎间孔+坐骨神经组(IS组),每组30例.每处分别先后注射医用臭氧5ml(30μg/ml)和甲强龙20mg,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于治疗前(T0)、首次治疗后1周(T1)、第二次治疗后1周(T2)、第三次治疗后1周(T3)、治疗后1月(T4)、治疗后3月(T5)、治疗后6月(T6)分别记录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1.NRS/ODI评分:与T0相比,四组治疗后各时点NRS/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LS组、L组下降幅度较工组、IS组大,呈先降低后稍升高趋势。与I组、IS组比较,LS组、L组在T3、T4、Ts、T6各时点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工组与IS组、LS组与L组组间比较各时点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L组有1例第一次治疗中出现头晕、心悸、出汗,其余三组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四组均未出现治疗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用臭氧联合甲强龙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侧隐窝和侧隐窝十坐骨神经等部位注射疗效最佳,侧隐窝是最佳效应部位,且操作简单方便。
其他文献
科学研究能力或潜能是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从创新角度分析,从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选题虽然比较难,但这种选题方法更符合“临床研究要解决临床问题”的初衷,更贴近临床工作实际,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应该鼓励和提倡。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
喉罩充气后在喉周围形成个密封圈,既可让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又能施行正压通气,也用于困难气道的处理。己被普遍用于全麻术中呼吸道管理。喉罩的使用是所有麻醉医生应该掌握的关键技术包括:患者的选择.适应症,禁忌症,喉罩的正确置入,喉罩位置正确的判断,气道的维持管理,喉罩麻醉深度的维持及麻醉苏醒喉罩的拔除。尽量选择双管喉罩,喉罩不仅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困难气道处理的工具之一,建议麻醉科常规配备喉罩。
广义的气道异物包括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下所有呼吸道上的异物.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道及支气管的异物.在此主要探讨狭义上的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专家共识.指出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用一狭小气道,麻醉要保证充分通气及氧合,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术后还要争取快速平稳的苏醒过程。气道异物取出成功的关键是充分评估和准备.完善灵活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护理人员三方密切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疼痛科和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国外统计约为20%~30%.LDH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的根性坐骨神经痛(sciatica of nerve roots).目前LDH所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机制研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较为一致
颅脑创伤(TBI)后可因颅内出血、脑组织水肿等多种因素致使颅内压(ICP)增高,继而使得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代谢障碍,颈静脉氧饱和度下降,又反过来加剧颅内高压,陷入恶性循环,造成二次脑损伤,是TBI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围术期进行ICP监测对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指导治疗等有着重要意义.有创ICP监测可及时、客观、准确的的反映损伤后颅内压力的变化尤其是难治性颅内压升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体表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B组在穿刺前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桡动脉进行定位,并用记号笔在体表标出血管位置及走形后再用穿刺针延此体表标识进针穿刺置管;C组使用传统触摸法进行穿刺置管.记录第一次穿刺成功例数、一次穿刺成功时间及总穿刺时间.结果:B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80%高于C组53%(P<0.05);一次穿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用于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UPPP术的患者,18-60岁,ASAⅠ~Ⅱ级,体重60~85kg.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B组(曲马多组),C组(氟比洛芬酯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5ml,曲马多100mg,氟比洛芬酯50mg.观察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年龄2~12岁,随机分为两组:0.375%罗哌卡因组(A组)和0.25%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0例.患儿在手术室密切监护下静注2mg/kg氯胺酮,同时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2~4mg·kg-1·h-1维持镇静.睫毛反射消失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使用0.37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注射硫酸镁对患者的脑保护作用.通过观察S100β蛋白、NSE在心血管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硫酸镁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并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硫酸镁对其影响,观察硫酸镁的脑保护效果,为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脑保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和硫酸镁组(L组),每组30例.所有患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应用艾司洛尔,对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影响,探讨其应用是否能减轻心肌损伤,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方法:在本院符合研究条件、年龄18~70岁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按数字随机法选择48例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为A组(艾司洛尔),对照组为C组.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开始时及主动脉开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