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是一种社会危害较大的消极社会行为,揭示攻击的影响因素对于攻击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儿童虐待是公认的攻击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但是儿童虐待是怎么影响攻击的还不清楚。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包括激惹事件之中和激惹事件之后的心理因素的整合模型来解释儿童虐待预测攻击的心理路径。为了检验该模型,采用儿童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词-句联结范式中的敌意分量表(Word-Sentence Association Paradigm-Hostile,WSAQ-H)、愤怒沉浸问卷(Anger Rumination Scale,ARS)和Buss-Perry攻击问卷(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对来自全国5所高校的97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Mplu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基于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分析的结果显示,敌意归因偏向和愤怒沉浸的双中介模型能够拟合数据(x2/df ratio=3.50, SRMR=.03, RMSEA=.05; CFI=.98, TLI=.97)。进一步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显示,敌意归因偏向(间接效应=.04,95%置信区间为[.03.06]与愤怒沉浸(间接效应=.14, 95%置信区间为[.10.18])在儿童虐待和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中都起着中介作用。间接效应的配对比较显示,愤怒沉浸比敌意归因偏向有更强的中介效应(p<.001)。这些结果支持了儿童虐待既可以通过事中机制(敌意归因偏向)引起即时的攻击,也可以通过事后机制(愤怒沉浸)来引发延迟的攻击的理论观点。本研究发展了一般攻击模型,利于全面揭示儿童虐待引发攻击的心理路径,对于攻击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也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