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
方法:选取E16d、E18d的胎鼠和P1d、P3d、P5d、P7d、P14d、P21d的仔鼠,共40只。制作树脂切片,超薄切片机连续半薄切片(2.5μm),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凋亡细胞量的变化。
结果:在E16d和18d小鼠的肾,生肾区的输尿管芽,逗号小体及S小体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分布,皮质区的肾小体可见少量凋亡细胞,肾小管的凋亡细胞较多;肾髓质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与放射状小管垂直排列的梯状间充质上。P1d时,生肾区的凋亡细胞增多,主要集中在间质细胞,皮质区的凋亡细胞仍以肾小管细胞为主,肾小体内的凋亡细胞较少,髓质放射状小管的凋亡细胞增多。P7d时,生肾区消失,皮质区中肾小体以及髓放线的凋亡细胞增多,肾髓质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放射状小管上。p14d和P21d时,髓放线的凋亡细胞增多。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P14d达到高峰,P21d时,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大幅下降;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在P7d--P21d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
结论:在树脂切片上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此改良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能充分暴露与固定剂交叉结合并被树脂覆盖的抗原,在特异性的地显示免疫蛋白的同时,展示了保存良好的组织结构;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肾单位结构不均一性形成的基础,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天已经不在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的滤过功能的成熟。
方法:选取E16d、E18d的胎鼠和P1d、P3d、P5d、P7d、P14d、P21d的仔鼠,共40只。制作树脂切片,超薄切片机连续半薄切片(2.5μm),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凋亡细胞量的变化。
结果:在E16d和18d小鼠的肾,生肾区的输尿管芽,逗号小体及S小体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分布,皮质区的肾小体可见少量凋亡细胞,肾小管的凋亡细胞较多;肾髓质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与放射状小管垂直排列的梯状间充质上。P1d时,生肾区的凋亡细胞增多,主要集中在间质细胞,皮质区的凋亡细胞仍以肾小管细胞为主,肾小体内的凋亡细胞较少,髓质放射状小管的凋亡细胞增多。P7d时,生肾区消失,皮质区中肾小体以及髓放线的凋亡细胞增多,肾髓质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放射状小管上。p14d和P21d时,髓放线的凋亡细胞增多。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P14d达到高峰,P21d时,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大幅下降;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在P7d--P21d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
结论:在树脂切片上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此改良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能充分暴露与固定剂交叉结合并被树脂覆盖的抗原,在特异性的地显示免疫蛋白的同时,展示了保存良好的组织结构;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肾单位结构不均一性形成的基础,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天已经不在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的滤过功能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