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结构的承载力,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的鲁棒性指标Irob.当Irob≤0时,结构鲁棒性较差,结构易发生连续性倒塌;当Irob>0时,结构鲁棒性较好,结构不容易发生连续性倒塌,鲁棒性指标Irob越接近1时,结构的鲁棒性越优.采用简化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框架结构去柱区域框架柱压弯失稳的极限承载力,得到框架结构发生柱失稳型连续性倒塌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及鲁棒性指标.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11对简化
【机 构】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101300;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同济大学土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结构的承载力,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的鲁棒性指标Irob.当Irob≤0时,结构鲁棒性较差,结构易发生连续性倒塌;当Irob>0时,结构鲁棒性较好,结构不容易发生连续性倒塌,鲁棒性指标Irob越接近1时,结构的鲁棒性越优.采用简化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框架结构去柱区域框架柱压弯失稳的极限承载力,得到框架结构发生柱失稳型连续性倒塌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及鲁棒性指标.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11对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完好结构上施加荷载的增大,柱失稳型连续性倒塌的鲁棒性指标随着减小.
其他文献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扫描环境和射线剂量的限制,有时只能得到物体外部环形区域的投影数据,重建物体外部结构的方法通常称为CT外部重建.对CT外部重建问题的算法进行梳理,并着重介绍了三类针对CT外部重建问题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对比和总结.对常见的外部CT重建算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对相关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迭代重建算法已经受到专家和学者们广泛关注,但是迭代重
采用自主研发的SWXRD-1000型短波长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纳米铝块内部残余应力沿直径和厚度的大小及分布;同时利用Xstress-3000型X射线应力仪对烧结状态的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纳米铝块内部晶粒取向分布均匀;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中心处的内部残余应力呈下降的趋势,厚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分布整体为外拉内压,直径方向上内部残余应力呈现出中心高、两侧低的趋势,表面残余应力与内部残余
针对飞机机翼主梁螺栓孔深层缺陷的检测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TMR(隧道磁电组)元件的新型平面电磁传感器.重点阐述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的电磁场模块建立螺栓孔孔周径向深层缺陷检测物理模型的方法,并对缺陷扰动下激励线圈产生的涡流场和磁场分布及扰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求解.通过对三维仿真结果的分析,说明了该传感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螺栓孔深层缺陷检测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
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原材料、零部件制造、装配及检验中的应用.阐述了无损检测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质量检验方法;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产品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无损检测方法,除了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外,还要考虑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性.
给出了钢锻件成品阀门磁粉探伤工艺方法优化及磁化规范的制定方法,讨论了环形工件缠绕电缆法有效磁化范围,及线圈法磁粉检测设备磁化电流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使用纵波直探头接触法径向检测小直径棒材冷拉圆钢纵向缺陷,探头晶片与圆钢曲面呈线接触,接触面积的减小和耦合层厚度的增加,使入射到圆钢内的声束扩散角增大和声压透射系数减小,造成声能分散、反射回波低.为达到与平面接触法相同的探伤灵敏度,需提高超声仪放大器增益,相应增加了检测盲区.介绍超声检测盲区形成原因,分析5P14直探头接触法径向检测GCr15、φ16mm冷拉圆钢的声压变化规律,得到在一定检测条件下的
针对GH738材料在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发现有单显和底波损失严重等问题,采用5MHz平探头与5MHz聚焦探头来对GH738材料进行底波检测和缺陷评定,通过试验分析,探讨对该产品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方法.
工业无损检测技术是国防、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中设备和设施的保护者或者说重要监督技术,超声波检测是无损检测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介绍了对高职高专学生超声波技能教学的体会,讲述了如何通过第一次课两节课时的教学,培养零基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考虑钢梁的部分塑性发展,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进行分析,并编制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程序,将所得计算结果与已有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强度表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组合梁承载力的合理性.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节能、环保、绿色优势的结构体系.针对装配式桁架梁-方钢管柱连接节点进行了单调试验研究.详细研究了节点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过程,对其承载性能及延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主要发生的是桁架梁的腹杆及弦杆的破坏,节点域部位未发生破坏,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理念,且在设计允许的转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这类节点可在抗震区推广使用.